“国产航母”这个大国重器总是能拉满国人的关注度……
目前我国已公布服役及下水的航母有三艘,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有了航母以后,我人民海军的整体战力和威慑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外部势力不敢染指中国的海疆。
可以肯定的是,“三艘”绝对不是我人民海军航母的饱和拥有量,国家还在筹备更大的航母建设项目。
3月6日,据《香港商报》报道,外界高度关注中国第四艘航母的在建情况,但解放军方面迟迟没有披露详情,也引发评论称,中国在技术上遇到了瓶颈。
但这个消息很快被证明是谣言,因为我海军政委袁华智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在建航母没有技术瓶颈。
当记者提问,第四艘航母是否会采用核动力时,袁政委则是爽朗的笑了笑,表示答案很快就会公布!
袁政委的表态无疑是一次“明牌”,辟谣了外界对“中国遭遇技术瓶颈”猜测的同时,又给国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四艘航母到底是不是核动力航母?
此前《南华早报》曾报道称:解放军第四艘航母代号004,是一艘核动力航母,将搭载新式小型核反应堆为舰船提供动力。按照报道说法,我国第四艘航母将成为我国拥有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军事意义十分重大。
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国人如此殷切的希望第四艘航母是核动力航母?
二者的区别有很多,包括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投入成本的高低!但就纯军事的角度来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作战能力和威慑力的高低。
顾名思义,核动力航母靠核反应堆提供动力,而常规动力航母则以传统燃料提供动力!前者的续航能力更强,可以长时间的保持高速航行状态,而后者的续航能力更短,需要经常添加燃料。
我们都知道,航母的主要作用类似于一个在海上可以移动的军事堡垒,为各类战机提供起降的平台和后勤支持,配之以各类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可以发挥强大的海空联合作战战力。
而航程的大小实际上就决定了一艘航母的作战半径大小,常规动力航母在作战半径上是无法和核动力航母相匹敌的,以美国配备F-35C战机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举例,它的作战半径可以长达9100公里,不亚于一颗“洲际导弹”的射程。
因此,若我人民海军第四艘航母采用的是核动力设计,那么这对我海军提高远洋作战能力来说无疑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外部敌对势力的威慑力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无论第四艘航母是否采用核动力设计,中国拥有自行设计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能力已经是注定的事情。美国媒体《1945》就做出过预测,到2035年,中国的航母拥有量将达到6艘,其中有2艘是核动力航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有一种舆论认为:
花这么多钱建航母根本没必要,你看看当今世界除了美国以外还有谁在新建航母?与其把钱花在这上面,还不如拿来搞经济!
这种观点在笔者看来是欠妥的,它并没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没有认识到现阶段我人民海军大力发展航母力量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海洋战略”!
美国为什么要保持绝对数量领先的航母编队?那是为了维护“霸权”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冷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秩序。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修昔底德陷阱”正在显著发威,中国强大的影响力正在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围绕全球秩序重塑的博弈会更加激烈。
中国在未来会成为全球规则和秩序的“制定者”与“守护者”,但这样的身份可不是光靠动动嘴皮子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做背书。
地球海洋面积占比达71%,我们生活在一颗蔚蓝的星球上,海洋构筑了联系各国的通道。因此,海上军事力量的强弱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全球话语权。
未来,中国会在全球秩序的重构上和美国产生更多的矛盾,而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各大洲,这也是我们现阶段的短板。
在将来,我们会将开拓海外军事基地做为重点布局的军事战略,但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干完的活儿,因此在过渡阶段我们必须寻找替代方案来应对美国的威胁和挑战。
答案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航母发展计划”。通过不断的提高技术能力赋予国产航母更大的航程,使这座可以移动的海上“军事堡垒”能够开到更远的地方去。
因此,大力发展国产航母不是所谓的“乱烧钱”,而是通往更大“海洋战略”,立足于更久远未来的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