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英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将于近日被中国河北敬业集团以7000万英镑收购。
英国钢铁公司见证了英国工业发展由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巅峰时期,这家公司占有全英国钢铁产能90%的市场份额,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它的发展历程却颇为坎坷,曾多次被外企并购重组,2016年英国格雷布尔资本以1英镑的价格将其收购,才令它重回英国的管理,但这一努力没能拯救日薄西山的英国钢铁公司,今年5月它正式宣布破产。
伴随着英国钢铁公司的破产,约有2.5万原厂工人面临失业,目前公司破产清算期间维持运营的费用全靠英国政府提供,急于将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的英国政府,为此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物色买家。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钢铁公司虽然破产了,但仍是英国第二大钢铁工厂,产业价值可观。因此土耳其军队养老基金OYAK、英国“自由之家”集团和中国敬业集团均对收购一事表现出极大兴趣。
但是英国不满意前者对库尔德人发动的军事行动和后者给出的收购价格,最终都作罢了,只有敬业集团经过多番的考察后,成功谈下了收购案。
目前,中国敬业集团承诺收购完成后,未来将注资12亿英镑,升级钢厂及其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这些举措帮助英国政府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为失业工人保住了工作岗位,还将拉动当地的经济,可谓是惠利多方,然而却引发部分英国政客和媒体的担忧,连美国也开始插一脚。
首先是英媒和政客又玩起老一套的把戏,大肆宣扬中国收购“英国战略资产”的风险,并称这有可能惹恼美国。
这就很有意思了,第一,英国钢铁公司早期一度被荷兰、印度等外企并购过,现在强调被中国收购的风险简直是莫名其妙。第二,英国钢铁公司最开始是寄希望于英国政府的贷款度过危机的,但是被无情拒绝了,中国是帮扶者,而非侵略者。第三,英国在全世界物色买家时,美国却并未伸出橄榄枝,足见其根本不关心英国钢铁企业的死活。
中国企业拯救了陷入孤立无援的英国钢铁公司和面临失业的工人,却遭到有心之人的质疑,美国漠视英国最重要的工业资产走向死亡,一些英国媒体和政客却要考虑其是否会因收购者的中企身份而不高兴,实在可笑至极。
所谓的独立国家英国,难道只是美国的一个附庸吗?其一言一行都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吗?还真是讽刺。
设若这些危言耸听真的影响到了这次收购案,那么风雨飘摇的英国钢铁公司和大量的失业者又该何去何从,英国政客和媒体,乃至美国,会为他们的未来买单吗?他们只是短暂地关注了这件事,不负责任地发表了对中企收购的猜想,却拿不出任何解决办法。盲目地狙击中国,最终伤害的是英国自己的利益。
当然,一切也确实如这些政客和媒体所料,此前装聋作哑的美国在收购即将完成的档口跳出来了,称这次的收购很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反对,并且威胁如果最终中企收购成功,英美两国的关系很可能就此恶化。
美国这种耍流氓式的胁迫,各国早已见怪不怪了。只是,这次美国的怒火负担不了英国政府维持公司破产期间运营的财政支出,也填不饱失业工人的肚子,一味的搅局只会让英国陷入两难的境地,自身也难以讨到便宜。毕竟若失去中国这个大主顾,英国没准会气急败坏地要求,毫无兴趣的美国接手这家破产企业,届时双方的关系才真的将恶化。
中企历来都在在收购外企时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这种友好的心意不应被轻视和践踏,我们不是上赶着求合作,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鼓吹中国威胁论根本是无稽之谈。
作为被收购的一方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少些无端猜忌,多些客观公正,认清谁是诚心谈合作的,谁是搅局的。只有这样,才能与我们合作共赢,走的更远。
不过,针对此次收购案,就算英国内部有些不和谐的声音,美国也借机大做文章,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民众的心声,英国政府都会做出最明智的决定,因为只有中国企业有实力和诚意去解决英国钢铁公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