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印军已悄然后撤 如何防范再杀回马枪?
2020-07-04 09:49:55



中印双方在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对峙已经持续数月,中方也对外公开详述了此次对峙的来龙去脉。今年4月,印度军队抵边修建设施。5月6日,印度甚至越境进入中方一侧构工设障,阻拦中方正常巡逻,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6月15日,印度士兵违背此前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进入中方境内蓄意发动暴力袭击,并造成人员伤亡。需要指出的是,冲突地点发生在中方一侧,这是非常清楚的。就连印度总理莫迪也承认,中方人员没有进入印度领土,也没有印度的哨所设施被拆除,这等于是承认冲突的责任完全在印军一线部队。


据《环球网》7月1日报道称,中印两军于6月30日举行了第三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就继续落实前两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就一线部队采取有效措施“脱离接触”,缓解局势取得积极进展。此前就有分析称,尽管印度在边境地区部署了数万大军,但进入9月后因为大雪封山,印度军队将因后勤问题自然后撤。因为加勒万河谷地区属于高原高寒地带,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即便是夏季夜间气温也一般在零度左右,而到了冬季白天温度就会达到零下20-30度,气温最低将达到零下50度。进入9月,受极寒气温的影响,印度前线主力部队就会回撤。所以,印度与中方进行第三轮会谈时,同意双方军队“脱离接触”。事实上,外界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判期间,印度相继在拉达克地区增派了3.6万的兵力,并部署了苏-30战机、幻影-2000战机,米格-29战机等战机,AH-64“阿帕奇”、CH-47武装直升机,以及T-90/T-72坦克、BMP-2装甲车和FH-777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此外,印度还在拉达克部署了“阿卡什”防空导弹系统。按照印度的说法,印军表示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可是在进行第三轮军长级会谈后,印度改变了此前一味强硬的增兵举措,一些印军已经开始悄然后撤了。那么,印度是否会全面撤军?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其再杀回马枪呢?


就目前来说,中印双方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为局势降温。中印双方已经明确了“脱离接触”,进一步促进局势的缓和,但更细致的内容并没有披露。不过,印方的新闻稿件中强调,“预计今后将在军事和外交层面举行更多的会议,以达成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这表明此次谈判大方向已定,但仍有许多细节还未敲定。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对峙不同以往,双方已经呈现出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领域的对抗和较量。莫迪政府受到国内政治、民粹压力,以及得到美国政治支持和个别国家私利驱动下的武器支援,其左内主战势力情绪高涨,印方不可能大踏步地全面撤军。特别是印方已经部署到前线的战机、坦克、防空系统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需要的指出的,印度正加紧引进法国阵风战机,俄制战机和S-400防空导弹,以及计划从美以两国引进武器弹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印军已经为长期作战做准备。殷鉴不远,前两次军长级会谈后,印军一再违背承诺,公然违约越境挑衅。尽管我们希望第三次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能得到印方的有效落实,但不能保证其不会再次出现反复。所以,即使根据双方达成的共识,印方已后撤,而中方也会撤到相关位置,但我们必须防止对方再杀回马枪。为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采取各项保障措施,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而一旦对方再次发起挑衅,必须让其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