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6 月 27 日,仅仅在与伊朗停火不到三天后,以色列空军便发动了约 15 次空袭,将炸弹无情地投向了黎巴嫩境内的多个目标。爆炸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在黎巴嫩的上空,此次空袭造成了多人死伤。
面对以色列的暴行,黎巴嫩当局却陷入了无力的困境。由于缺乏可行的武力手段进行报复,黎巴嫩总理萨拉姆也只能在社交网站上发出无力的口头谴责。如果黎巴嫩跟伊朗一样拥有强大的导弹力量,是否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而以色列空军在发动空袭之前,又是否会因为忌惮而有所收敛?事实上,回顾这些年以色列空军的所作所为,轰炸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国目标,早已如同家常便饭,频繁到甚至难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片
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势。当伊朗拿起导弹进行反击时,局势发生了巨大转变。尽管伊朗内部面临着被渗透的严峻问题,但伊朗发射的导弹却结结实实地落在了特拉维夫的市中心。曾经热闹繁华的商业楼,在导弹的袭击下瞬间变成了一片末日废墟般的景象。一定的军事打击能力让以色列承受不住,最终使得冲突得以终结。
然而,对于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小国而言,它们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在面对以色列空军时不时出动 F - 15、F - 16 战机,投放 JDAM 精确制导炸弹的袭击时,只能被动挨打,冲突似乎看不到结束的希望,和平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来说,仿佛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种军事力量悬殊下的冲突局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关系中残酷的现实。对于中国这样具有庞大体量的国家来说,“落后就要挨打” 这一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中国选择如何躺平顺从,某些西方国家都不会轻易放过,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广阔的市场以及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他们眼中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他们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影响到自身的霸权地位,因此想尽办法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历也是这一现实的有力例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然而,西方国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希望俄罗斯能够进一步分裂。西方智库甚至曾设想将俄罗斯肢解成十几个小国,使其变得如同黎巴嫩、也门那样弱小。这样一来,北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对这些小国进行军事打击,每年挨个轰炸一遍,以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
图片
幸运的是,俄罗斯拥有核武器这一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凭借着核武器镇国,才使得北约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被肢解和肆意欺凌的命运。
从以色列空袭黎巴嫩这一事件,到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再到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都在不断提醒着世界各国:军事力量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话语权,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安全,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军事科技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否则,就只能像黎巴嫩等小国一样,在强国的军事打击下,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