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30万吨级干船坞内部有什么最新的变化?其实变化肯定是有的,而且这些新变化也是非常深刻的。只不过相关舰船项目整体工程的规模极其复杂精密,堪称人类历史上到目前的首屈一指,也就是前无古人。因此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其实整体变化不会那么明显,而且国外天基视角虽然定期公开一些非常高清的图片,但总会比现实中的实际情况,大致会晚上一到两周。不过既然国际民用卫星系统已经盯得如此之紧,也变相说明确实是一艘直接动摇全球整体战略平衡的超级平台。而这类平台只要已经存在的事实,哪怕还没有实现具体模块的合拢贯通,就已经开始对全球格局提前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这本身也是积极建造这类超级平台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暗示国外专业分析已经绝对不否认;
图片
这类平台本身的辨识。截止8月上旬,在14点9米级深坞内已经基本成型的吃水船体大模块,或者更专业的叫法是超级船体组立,仍然还是那2个。不过在双门桥的吊装准备区,也就是不论在干船坞的侧边还是向内的吊装延长线上,都已经出现更多的、外观喷涂了红色防锈漆的新组立出现。这都暗示船体模块入坞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正好利用初秋开始降温,雨水减少,直到冬季来临之前的大致70到80天的入坞施工的黄金阶段,加速入坞合拢的进度。因此到年底之前,就应该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船体吃水段的入坞。原先判断是船头朝向干船坞坞门的方向;现在看来仍然大致是船头朝内、有4套螺旋桨的船尾方向朝外,最终仍是倒退着下水出坞的模式。因为目前正贴着干船坞的最内端施工的,
图片
那个最长大模块,更像是机炉舱之前的前舰身,而不是机炉舱之后的后吃水段。而且非常清晰可见:这个巨段从船底龙骨到目前施工的上表面,有六七层之多;而目前摆在船坞几乎中间位置的那个独立的凹字型模块,从船底到目前暴露出的内舱底板,最多只有3层。两者的这种区别,恰恰是8万吨到十几万吨的超级载机平台,核心机炉舱与机炉舱前后舱室的最大区别。其实未来整体排水12万吨以上的舰体,主要就是5个核心段组成:目前已经存在的最大型宽段摆在中间,恰恰是未来贴着最深部的底舱放置多台中心蒸汽轮机的位置。而产生高压蒸汽的部分,不论是核动力蒸汽发生器,还是传统的多台大型燃油锅炉,都安排在最大吃水机炉舱的前后两大舱室。这2大舱室的型宽对比最中心段,
图片
收缩非常有限,3舱合计占全舰未来总排水量的6.5成。而这3段再往前或往后,则是宽度收缩段,内部的空舱面积缩小,层数增多;作为从船员宿舍一直到其他的、杂七杂八的功能舱。而目前可见正在加速施工的那个明显有收缩的巨段,就是3大动力舱之前的那1大段。在这5段之外,无论往前还是往后,吃水船体都会急剧收缩,虽然其长度仍占据很大的比例,但实际总排水却寥寥无几。总体就像一个长柳叶型,或者说是一根扁担挑着2头,以实现巨舰的高速穿浪造型,也防止遇到巨型三角浪造成龙骨悬空而折断;同时更容易调节全舰前后左右的平衡度与横摇周期,为顺利起降舰载机服务。总之吃水船体最核心、最关键的5大段,目前已可以看到2大段。另外的3段还都是规模更小的组立,
图片
大部分也还没有吊装入坞,暂时还不能从整体上观察。但也恰恰因为未来容纳2大核堆或者8到12台巨型燃油锅炉的巨段都没有成型,导致只根据目前仅有的2个巨段,判断是核还是常,都属为时尚早。毕竟有核堆与有多台主锅炉的内部结构区别很大。本号仍然坚持即使超12万吨级,全球规模空前,最终仍然是常不是核!毕竟已扩建到工程末尾的水泥平台,主舰岛之后的进气道与主烟筒,已经到了藏不住的程度!再就是凹字形最大吃水段,首次展示出类美式超级平台的全U型吃水横截面。彻底摆脱了前3艘平台,在U型吃水船体之上、机库甲板之下,仍然有V型增宽的设计。已经可以非常精确的远程量出:型宽超过43米,确定比所有福特级都要大出至少2万吨。保底满排13万毫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