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号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第三次直接沟通的电话会谈足足聊了 2 小时 45 分钟。这通比平时长得多的对话,不管是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就开始通话,还是双方发的通稿里用了 “坦诚深入、务实积极、建设性强” 这种少见的表述,都在明明白白说一件事:中美关系这艘大船,正经历着未来十年里一次关键的 “调整航向”。
这次通话里,特朗普政府主动提把 “TikTok 问题” 当成核心议题,其实中方早就看出来美方心里的焦虑了。这个有 10 亿全球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不只是关系着美国科技公司的生意,更成了中美在数字主权上较劲的新战场。按照之前马德里会谈定好的框架,中方会按规矩走技术出口审批流程,同时也支持企业通过商业谈判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种既讲原则又留有余地的态度,既回应了美方的顾虑,也给中国科技公司出海摸索出了新路子。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通话里居然用 “精彩非凡” 评价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这可不算常见。要知道现在美军航母因为要在全球部署,已经有点顾不过来,中东的盟友也开始自己找办法搞防务合作,而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上的突破,像歼 - 20 隐身战机、东风 - 41 洲际导弹这些,正在改变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特朗普这声 “赞美” 背后,说不定藏着对美国军事霸权慢慢变弱的无奈。
之前日内瓦会谈达成的阶段性成果,在这次通话里也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根据联合声明,美国会暂停一部分对华加征的关税,中国也会相应调整反制措施。但麻烦的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8 月 29 号出了个裁决,给关税谈判泼了冷水 ,法院说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加征关税的措施是非法的,要求他们 10 月 14 号前整改好。这种来自司法部门的干预,不光暴露了美国内部的分裂,也让中方对美方能不能真的落实协议,心里打了个问号。
科技领域的中美较劲,现在是 “一边打一边谈” 的复杂局面。英伟达计划在上海设研究中心,能看出来美国科技巨头想在遵守出口管制的前提下,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可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还在加强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使用限制,这种 “低端的松绑、高端的严控” 策略,是想遏制中国科技崛起。。
特朗普在通话里重申 “一个中国政策”,但海峡对岸的民进党当局却在搞政治闹剧。就在通话前三天,民进党高官徐国勇还抛出 “台湾光复节不存在” 的荒唐话,把他们 “去中国化” 的顽固立场暴露无遗。这种挑衅行为,跟特朗普政府最近批准对台军售的举动,形成了危险的互相呼应。:对此,中方在通话中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 “第一性原则”,任何虚化、模糊一中政策的言行都将导致严重后果。
中国提出的 “全球安全倡议”,在此次通话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当美方还在执着于 “军事威慑” 时,中国已通过沙特 - 伊朗和解、巴以冲突调解等实践,证明了 “对话协商” 的可行性。这种 “以发展促安全” 的理念,与美国的 “零和博弈” 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中方在通话中指出的:真正的安全源于共同发展,而非军事同盟。
这场跨越 12 小时时差的对话,最终在 “欢迎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 的表态中落下帷幕。图片
2025 年这个节点,中美关系正处于 “危机与希望并存” 的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面临司法挑战,科技封锁遭遇中国自主创新的顽强抵抗,军事威慑在亚太地区逐渐失效。但另一方面,马德里会谈的框架共识、英伟达等企业的务实合作、民间交流的持续升温,又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动能。
历史终将证明,中美关系的未来不在白宫的谈判桌上,而在硅谷的实验室、中关村的创业园、长三角的制造车间。当两国能以 “相互成就” 取代 “相互遏制”,以 “规则共建” 取代 “零和博弈”,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强调的:“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