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产能爆表!大批新机没装发动机 背后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
2018-10-19 07:51:16



在代表我国航空工业最先进水平的那几个"20"型号中,运-20作为解放军空军装备的第一款国产大型运输机,其诞生的意义丝毫不逊于歼-20、轰-20等型号。该型运输机自2012年首飞成功以来,在短短数年之间,就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包括飞行测试、小批量试用,以及大批量生产等在内的一系列研发流程。尤为引人瞩目的是,负责运-20生产的西飞公司为了满足我国空军不断增长的战略空运需求,在引入了脉动生产线这种新概念总装模式后,更是将该机型生产线的产能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


(在脉动生产线的助力下,运-20目前的产能已近爆表)
不过,在运-20产能爆表带来的热火朝天景象背后,却存在着一些另类的情况。实际上,如果我们对西飞的生产线加以仔细观察,并不难发现许多近期下线,甚至已经身着解放军空军标准涂装的运-20,主翼之下却因为缺装发动机而显得空空如也。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孤例,因为早在此前曝光的一系列卫星照片中,就已经有人发现停放在生产厂房外场那多达十数架的运-20中,绝大多数也未安装发动机。那么,在运-20的脉动生产线全速运转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下线飞机大规模缺装发动机的现象呢?


(西飞生产线外停放的许多运-20都明显没有安装发动机)
针对此现象,可能大多数人下意识想到的是发动机的供应出现了问题。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想法,也是有现实依据的,毕竟目前运-20所配备的动力系统,依旧是引进自俄罗斯的D-30KP2型发动机。而该型发动机,除了需要供应运-20运输机外,同样也是国产轰-6K型轰炸机的配套动力。眼下,以上两个机型都处于持续批量生产阶段,因此他们对D-30KP2型发动机都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同时,如果考虑到那些已经交付使用的型号,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发动机整机作为备份库存,那么这个需求还将会有进一步的增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俄制D-30KP2发动机的库存已近告罄)
虽然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同俄罗斯"土星"发动机公司达成了至少4笔共463台D-30KP2型发动机的引进合同,但根据运-20与轰-6K的生产数量,前两批总共239台的D-30KP2库存已经基本耗尽。而后两批按合同则需分4年,最早在2020年前才能全部完成交付,平均每年的交付数量仅为50台左右。而年均50台的D-30KP2发动机的供应量,在眼下西飞运-20产能不断提速,轰-6K乃至后续改进型生产依旧不减慢的前提下,显然极有可能无法同时满足两个机型的配套需求。


(年均50台发动机的供应量无法同时满足运-20与轰-6的需求)
除此之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量运-20同时出现发动机缺装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因为涡扇-20发动机即将实现大批量生产所导致的。如果通过缓装D-30KP2发动机的方式,就能待量产版涡扇-20交付之后,一次到位的实现运-20的大规模换发升级。毕竟相比中涵道比,同时也在产能方面受制于人的俄制D-30KP2,国产的涡扇-20发动机无论是在推力、油耗等指标方面都要远优于前者。正如当初美国空军大量的KC-135加油机通过换发来提升平台的各项性能一样,运-20在配套国产涡扇-20以后,也必将实现性能的飞跃。


(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国产涡扇-20项目已处于量产前夕)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无法断定造成运-20发动机缺装的原因。但无法否认的是,抛开"心脏病"这个国产航空器项目都必须要面对的最大挑战,至少眼下运-20爆表的产能,已经完全证明了脉动生产线以及其他配套系统的可靠性。至于动力系统这块老生常谈的最大短板,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加以补齐。(利刃/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