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正在下饺子,新舰下水简直扑通扑通连着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中国海军主战舰艇数量少、技术水平低的问题。054A和052D在继续建造,055也下水在即,056更是争先恐后地下水。不过,中国海军对陆打击还是显著的短板,而这短板并不应该继续。
空军是用来制空的,陆军是用来打陆战的,海军是用来制海的,这没有问题。但时至今日,空军担负对地打击任务,主要作战飞机都具有对地对海打击能力,这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惯例。陆军在传统上就有防空和岸防任务,现在防空从野战防空和国土防空扩大到反导,而岸防任务由过去的岸炮发展到岸舰导弹,现在进一步发展到弹道导弹打航母和火箭炮打军舰了。当然,各国对于各种武器平台的归属不同的划分,在中国,国土防空是划归空军的,弹道导弹打航母是划归火箭军的,岸舰导弹是划归海军的,但这不影响以地制空、以地制海的性质。但中国海军对于对陆攻击还是很欠缺。除了担任战略打击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新型的093攻击核潜艇和052D驱逐舰可能具有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其他的就只有依靠舰炮了。
除了抵近海岸射击,舰炮对岸上目标的打击能力有限。除了老式的051、4艘“现代”级和少量052D有还算适合对陆轰击的130炮外,大量战舰只有100毫米或者76毫米舰炮,对陆轰击威力不足,射程更是不足。051的130炮只有弹丸威力还行,射程也严重不足,但那还可以用时代因素搪塞过去,大量新锐战舰缺乏对陆攻击能力,这是不应该的。
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制海,但现代军事力量越来越形成一体,海陆空不分,跨界作战。空军和陆军已经跨界了,海军也要跨界。
美国海军是跨界作战的范例。航母之所以强大,不仅因为具有强大的制海能力,还因为具有强大的对陆打击能力。从二战到越战,航母机群是对陆打击的重要部分。从海湾战争开始,巡航导弹成为又一个海上对陆打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潜艇、战舰发射的巡航导弹甚至在航母机群之前,成为第一波打击的主力。但叙利亚战争开始了海上对陆打击的新篇章,而且这新篇章来自意想不到的方向:俄罗斯。
在几次行动中,俄罗斯从里海的水面舰艇上发射巡航导弹,准确地击中了叙利亚境内的目标。这一行动的重要性被很多人所忽视,包括军事观察界。
潜艇发射巡航导弹可以从鱼雷管发射,也可以从专用的垂发管发射。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最早是用鱼雷管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英国“特拉法尔加”级也是一样。用鱼雷管发射可以节约专用的发射装置,但占用鱼雷管和鱼雷的携弹量。鱼雷是潜艇攻防的基本武器,设计携带量是以基本任务为参照而制定的,多带巡航导弹必定影响潜艇的基本任务,这就走歧路了。后期“洛杉矶”级加装专用的垂发管,专用于猎潜的“海狼”级取消垂发管,多用途的“弗吉尼亚”级恢复垂发管,基型具有12个垂发管。改进型的Block IV加长艇体,插入VPM模块,四个大桶内每桶7个垂发管,共可携带28枚。加上基型的12枚,就是很可观的40枚巡航导弹的携带量了。
水面战舰中,美国海军已经大体统一到“伯克”级和少量“提康德罗加”级,“佩里”级护卫舰已经全部退役。因此,基本水面战舰都具备“宙斯盾”系统,具有96-120枚携弹量,其中一部分可以用于巡航导弹。在较小的ESSM可以一桶四弹装载之后,部分垂发管转为携带ESSM,用于近防任务,更多垂发管闲置出来,可用于携带巡航导弹。一艘航母加上2-4艘“宙斯盾”战舰和1-2艘核潜艇,巡航导弹踹门、挖眼,飞机砸锅、拆屋,合成的打击力是十分强大的。
但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时代,这种豪华战力十分欠缺,与中国海军的现状不乏相似。苏联海军有专用的“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但这是反舰专用的,事实上是反航母专用的。在“亚森”级出现之前,苏联和俄罗斯没有潜射巡航导弹能力。理论上也可以用鱼雷管发射,但火控系统不相容,而且“克拉布”巡航导弹要到2012年才开始使用。苏联的水面战舰垂发系统更是专用的,一个导弹型号一种垂发系统,没有通用垂发系统,直到现在的“鲁道特”系统的出现。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陷入冰封状态,舰船状态一塌糊涂,海上对陆打击能力根本谈不上。在普京时代恢复舰船建造之后,还是只能集中在中小舰艇,最大量建造的是“暴风”级(Buyan class)及其改进“暴风M”级,后者尤其值得注意。
不管以什么标准,这都是很小、很不起眼的大型导弹艇,连护卫舰都谈不上,加大的“暴风M”的满载排水量也只有950吨。采用两台柴油机推进,最大航速26节(“暴风”稍高,达到28节),续航力2500海里,自持力10天。在俄罗斯海军,这级导弹艇用于里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里海是内陆海,波罗的海除了丹麦的日德兰海峡,也差不多可以算内陆海了,自然只需要小型舰艇。但“暴风M”级的火力与吨位简直不成比例。
“暴风M”级具有一门100毫米主炮,两门30毫米AK630六管加特林炮,最重要的是,具有两座4联装垂发装置,可以发射“克拉布”巡航导弹或者P-800“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克拉布”也有反舰型号。这就使得不到1000吨的小型战舰也具有了战略打击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巡航导弹以超低空高亚音速突防。在海湾战争年代,这还很难拦截,但现在拦截手段多了,要成功突防不能靠硬冲,要靠突然,延迟被发现很重要,这就要靠路径规划。这个道路和战斗轰炸机超低空突防是一样的。巡航导弹射程远,可以通过曲折迂回达成突然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可以从灵活机动的隐蔽阵位发射。轰炸机和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最大的优点正在于此,可以从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射巡航导弹,增加突防的突然性。大型战舰的位置容易暴露,小型战舰就比较隐蔽分散,只是除了“暴风M”,世界上还没有用大型导弹艇发射陆攻巡航导弹的,一般这个吨位携带“鱼叉”反舰导弹就不错了。
由于垂发的通用性和出海的短期性,“暴风M”并没有过度丧失海战性能,反正可以经常回港补充,但这对中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中国除了05D、054A外,还在大量建造056轻型护卫舰。056的吨位比“暴风M”还大至少50%,但除了76毫米主炮,没有陆攻能力,设计的时候也根本没有要求这个能力。这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