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雾霾中,中国还宣布了一件大事
2015-12-27 13:32:54



 又是周五,在北京被雾霾笼罩的感觉自然有些难受,心情也并不愉悦。

  傍晚时分,财政部发布重磅消息:由中国牵头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截止25日,已有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批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批准书,股份总和占比50.1%。从2013年10月倡议建立亚投行到今天正式成立,亚投行的筹备在这两年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但目标今天最终圆满实现。

  成立

  什么是“亚投行”?恐怕这个问题在前面的文章里也多有说明了。简单说就是一个开发性的多边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当然就是要“贷款”,让大家拿到资金做项目。开发性,就是说这这些贷款主要拿去做一些具体的开发建设,比如基础设施改善,如果拿了钱炒房地产、搞高利贷肯定就不对了。多边呢,就是强调这个机构是国家大家庭的成员一起参与的,而不是中国一家,或中国和某一个国家两家参与的方式。

  自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以来,这一议题一直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当然,说好的就是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多出出力,帮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好一些。当然,能这么想的国家,主要是感觉现有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不太给力(比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申请贷款总是要附带各种条件(特别是政治性条件),而且事实上资金也不充裕。

  而对亚投行作负面评论的,主要集中在“中国借机挑战原有的国际金融秩序”、“通过亚投行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意图”等说辞。由于一些持相似看法的大国的阻挠,部分国家一开始对是否加入亚投行望而却步,这一局面直到今年3月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才被打破,随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纷纷向亚投行递交申请书要求成为创始会员国。

  那么亚投行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呢?

  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投票权分配和行长人选。在投票权上,成员国拥有基本投票权(创始成员国还有创始成员投票权)和按照股份进行分配的投票权。由于中国认缴股本达297.8亿美元,占总认缴股本的30.34%,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所以中国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26.06%。而对于重大事项需要三分之二成员出席、四分之三投票权的议事规则来说,中国在事实上享受了“一票否决权”。

  当然,这一结果并不是中国刻意求取,而是根据规则自然得出。未来随着新成员加入,中国和其他创始成员的股份和投票权比例均可能被逐步稀释。

  而在行长人选方面,亚投行会按程序遴选行长并由理事会任命,曾担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的金立群正式被中国政府提名参选。

  便利

  成立亚投行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这么大的问题,岛叔显然无法面面具到。但如果就中国参与开发性投资的角度而言,岛叔认为多边银行让中国的参与变得更为便利。实际上,近些年除了亚投行,中国也参与筹建丝路基金、金砖新开发银行等开发性多边金融机构,其目的都颇为相似。
  岛叔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除了多边金融机构之外,中国过去最主要依靠的是国内的国家开发银行来推广在国外的开发性业务。据他们讲,国开行在审批、执行项目时效率很高,同时资金也比较充裕,甚至超过不少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

  然而,即便中国的国开行能较好地完成国际开发项目的推进,亚投行的成立仍然很有意义。从资金的方面说,尽管中国本身的资本比较充裕,但“众人拾柴火焰高”,众筹的力量还是超过“单打独斗”的水平。看看亚投行中中国所占的资金份额,已经是近30%,但仍有70%来自其他成员。而且将来还有增资的空间。如此一来,亚投行的资本将远远超过国开行。

  而从项目推广的便利性来说,虽然亚投行由于成员众多、意见需要协调而增加决策时间,但这样可以让项目接受更充分的讨论,一旦通过就可以更为顺利地执行,因为这是整个多边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是一项国际性的决策。尤其是项目落地的成员国也在其中讨论时,他们会在项目实施前把项目意图、可行方案、资金监管等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实施前来会减少各种顾虑。

  否则,如果单纯都是由中国国内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来通过开发项目,那么到了国外落地时还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人可能质疑项目的背景和意图,有人表示项目执行、财务等方面是否公开透明,从而会发生让项目搁置或中断的风险。而多边机构则让这一切变得相对公开透明,更体现出“集体的意志”。也能规避不少风险。

  红利

  那么,中国的项目通过亚投行能够更好地在国外落地,那么对于中国的企业又能带来哪些红利呢?

  简单说,就是中国企业在投资这些开发性项目时少了更多风险,多了些保障。

  这些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只是我们看到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到国外收购矿产企业、租用港口、修铁路、建水电站时,经常要被对方以影响他国主权和国土安全予以审查,至少也要被各种舆论抨击一番中国在世界扩张的战略意图。实际上,许多企业这样做单纯是市场化行为、为的是企业自身的盈利和发展,既没有政府背景,也不是在谋求国家的战略意图。

  但是,单纯地辩解并不一定被项目落地国所接受,或者这个过程需要很长。而如果通过亚投行这样的多边金融机构来申请贷款并参与项目,那么在项目审批论证过程中企业就可以向各成员国说明自己的意图、行为模式,解答他们的疑问,减少误解,获得更高的信任感。

  此外,亚投行也可以成为企业获取“投资机会”的信息平台。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哪些国家需要建港口、修铁路,哪些国家需要交通设备,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考察了解,恐怕对企业来说也要付出不小的成本。而亚投行的成员国有机会直接提出项目申请,甚至会细化到需要的资金、设备的数量、公路的里程等,都方便中国企业进行评估核算,看是否适合自己。这样的投资自然会减少很多沟通成本,让企业获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