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送出一份大礼:巴铁只要有它 南亚的天空任意驰骋
2018-04-11 07:44:34



近日有消息称,巴基斯坦空军将在新装备“枭龙”战斗机换装KLJ-7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基础上,逐渐将所有现役“枭龙”战斗机都换装该雷达。据悉,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优异的性能,装备该雷达的战斗机将在实际作战中获得极大的优势。


图为全新进入巴基斯坦空军服役的JF-17“枭龙”第二批次战斗机。
迄今为止,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还依旧是先进战斗机技术的桂冠之一,装备它的战机可谓是寥寥无几,除却歼-20、F-22之类的第四代战斗机(外媒称第五代)之外,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当中只有美国F-15的某些先进型号、俄罗斯的苏-35、中国的歼-10C和歼-16、欧洲的“台风”、“阵风”和“鹰狮”改进型、日本的F-2A等战斗机有装备。


图为正在测试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35测试平台。
如果说,战斗机搭载的传统机械扫描或电子扫描雷达是在用“激光笔”粗细的波束寻找目标,那么机载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就算是首次用上了“强光手电筒”粗细的波束,在扫描速度和探测精准度方面几倍于前者。
而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则在每一个模块上都集成了底噪放、功放、双工器、移相器等元件,相当于雷达面板上的上千个,甚至是数千个模块实质上都是一台小型雷达。
因此,在总功率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可以同时用“强光手电筒”粗细的波束搜索数个方向上的不同目标,且彼此根本不会互相干扰,完成空域搜索的时间又数倍于无源相控阵雷达。


图为同时扫描多个目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又因为其运转在上千个模块阵列的同时工作形成的矩阵之下,所以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极难被干扰——寻常的电子干扰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干扰所有模块,或是在长时间内干扰少数模块,但还不足以做到在大部分时间里干扰大部分模块,让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失去工作能力。
而在作战双方都没有远程预警机+第四代战机这种“静默杀手”的组合时,其中一方的战斗机只要装备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就能对敌方的战斗机部队形成“先行发现,先行锁定,先行开火,先行击落”的高效益循环。


图为印度有源相控阵雷达和LCA的想象图。目前该雷达依旧在“开发中”
在这之前,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2”后续机型已经决定装备中国南京电子科技研究所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而在这之前枭龙战斗机装备的也是该所开发和生产的KLJ-7脉冲多普勒雷达,二者虽然技术水平有二代以上的差距,但得益于枭龙战斗机一直以来的总线化设计,KLJ-7和KLJ-7A两款雷达在功率、安装尺寸和操作软件都大致通用。


图为法国“阵风”战斗机展示其有源相控阵雷达。
当然,印度空军早在十年前就有采购先进战斗机的计划,其指标也包括了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但一直到2016年,印度才和法国达成了购置“阵风MK2”战斗机的协议,而这些战斗机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交付印度空军使用,形成有效的完整战斗力更是遥遥无期。
而在更早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发臭名昭著的LCA战斗机时,好高骛远的印度工业部门就有在LCA战斗机上加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打算。但直至21世纪初,LCA战机原装配套的MMR脉冲多普勒雷达都未能完成,因此印度只能选择了以色列外销的EL/M-2032雷达来作为平行替代品,整体战力落后于巴基斯坦很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