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14.8万吨的新平台真的是核动力,那么如何安排后续生产流程?
2025-10-27 23:30:23



直到今天,本号仍然坚持正在日夜赶工、身躯显露日益宏伟、一旦吊装机库模块,其庞大体量足够震惊世界的14.8万吨的超级平台,是常规动力的概率仍然超过95%!这话就撂在这里,未来随时可以回头验证综合判断力,其实也是核心的专业素养水平。就算是全球都认为如此空前绝后的体量,必然是核动力一个选择;但是本号完全不受其影响,仍然坚持自有的认知能力。问题不是还有剩下的那5%是核动力吗?难道这是准备两头找算、两边下注?其实95%的概率完全不是这么理解。就像普通人考不上清北的概率是95%。但是周边的同事朋友实打实是清北毕业的,没有50位也有30位了。预测14.8万吨级巨舰95%仍然是常规动力,其实已经是完全选择了一边进行站队了。这里只不过从纯粹技术与学术的概念,

图片



来讨论一下:万一巨型平台真的是核动力,那么还能一直在目前的30万吨级干船坞内施工到最终下水吗?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首先还是目前所在的船厂,有没有涉核资质的老问题。目前看来100%是没有的!说到这里,一定有人要抬杠,说你怎么就这么肯定一定没有,难到涉核资质是你主持颁发的?还有人会说,谁说造核动力航母前就一定要先通过涉核资质,这是你提前规定的?对于这类人只能说是无知者最无畏,连与其辩论的必要都没有。核安全从来是国家大事,甚至是世界级大事,岂能儿戏?要知道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核动力航母,包括美国人制造的几个级别,还是法国人唯一的戴高乐号,在下水出坞之前,是都事先完全装堆的。根本不存在船已经下水了,还没有装堆,最后到舾装期间再装堆的情况。

图片

当然装堆后启不启堆则另说。就像福特级中的新肯尼迪号,也就是福特级的2号舰,已经下水五六年了,也等于装堆五六年了,但一直不具备正式启堆的条件。福特号也一样,也是成型多年后才正式启堆。这也是为什么福特号到2017年就正式服役,到目前满打满算不过8年的时间,而福特号到明后年就必须入坞换料大修了。要明白尼米兹级的换料周期最短也要15年,更传说福特级提升到20年换料大修一次。而实际上看来福特级还是吹牛了。实际换料大修周期仍然是15年上下,是从开始装堆就算而不是从启堆后才算。核燃料到了年限就大半变成了乏燃料,不换料大修不行。而常规动力只不过是用24个小时一次性加满燃油槽的问题,第二天就可以升火起锚去参战,这就是常规动力的绝对出动率优势。



图片

既然是正式下水前就必须先装堆,大家觉得目前处在绝对闹事区的这个30万吨级干船坞,有现场装堆的条件吗,能拿到核安全许可吗?目前能看到装堆前的双堆芯专用厂房吗?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就是要先建造一艘14.8万吨级的巨型核动力航母,你说咋办吧?总之活人不能让尿憋亖,变通办法总是有的,明天再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