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吨级隐身战略轰炸机到底还有多远?
2024-03-15 22:01:27



关于200吨级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情况,也被公开提问并且获得了直截了当的回应。答案其实与前几天的、关于第4艘航空大舰的回答大同小异。基本还是:第一,没有任何技术瓶颈,项目快速推进;第二,没有必要与超级大国的同类项目进行一对一的攀比;第三,就是最终亮相并不需要再等多久。不过说到这里,有人就有不同意见了。一定会提到:至少在8年以前,差不多同样的提问状态下,就已经公开承认,“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可是这话已经说过8年了,大家心目中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仍然没有公开亮相。照这个逻辑,所谓的“快了,你们等着”!岂不是还必须再等另外的8年?如此一来让谁都受不了!也有人说8年前人家也没一口咬定就是200吨级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只说是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而后来公开的新六爷的N型之类,也足够有1.2万公里以上的航程与5000公里以上的轰炸半径,这个参数早就越过了标准洲际轰炸机的门槛;因此人家当初难道说的不是新六爷中的新批次?这类说辞,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毕竟当年的提问与回答的语境,谁都明白肯定不是老型号的新变种,而就是一种全新的超级型号。那么为何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还没有公开?现在说的“快了”,实际又有多快呢?其实对200吨级的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问答结果,虽然与水面上的第4艘超级平台大同小异,但是两者的亮相过程是截然不同的!所有万吨级以上的水面新型战舰,到目前为止都不能完全秘密建造,因为只要进行船体合拢,就必然会出现在位置固定的干船坞之内。除非是,

图片

密级更高的大黑鱼才会在有防卫星设施的室内超级厂房建造。但是即使是大黑鱼,只要在白天下水并且露天完成舾装与装堆过程,同样会无法避免天基卫星的直接观察与遥测。而4万吨级到10万吨级的大型航空平台,其实在合拢前的模块阶段,就会被提前看出与众不同的端倪。因此所有超级平台的所谓公开亮相,最晚在舰体合拢阶段就已经半公开了。而作为飞行器,长宽尺寸再大,也能有超级防卫星厂房提供全封闭的保密生产组装过程。如果下线后的转场与试飞全部保持在夜间,甚至是在大漠深处的空域完成测试,那么要全程保密也完全可以做到;毕竟战略隐轰本身就是全夜间环境下作战的。而且如果综合措施到位,那么即使超级战略轰炸机已经实现批量服役,也可以做到全程滴水不漏!

图片

其实8年之久还不公开,更大的可能,还在于飞机与舰船的研发试验过程也是有天壤之别的。舰船只要把外壳先做出来,后面的雷达武备动力等关键子系统可以慢慢升级。甚至服役的几十年间,进行多次大幅度的中期提升。但是所有的飞机,都很难做到与舰船一样长的全寿命周期。大部分飞机的最佳使用期都不会超过20年,中间虽然也可以升级雷达与发动机,但是机体结构却不可能再大规模强化,只能是越飞越脆弱!而且已经老化的机体,也无法再配套上更强悍的新式发动机。因此几乎所有作战飞机,不分战斗机还是轰炸机,都是在研发阶段,就把最关键的气动性能发挥到极致。服役后只能是修修补补,把安全寿命飞完为止。这样一来,在飞机的规划、设计、试飞阶段,就必须把综合战斗力指标,

图片

一次性定死。如果在工程实践阶段无法达到原先设定的战斗力指标;或者在项目阶段,战斗力指标随着战略大环境的升级而有同步性的重大升级,那么这种飞机的研发试飞过程,出现一次甚至多次“推倒重来”的情况并不罕见。而200吨级的战略隐身轰炸机,8年都不亮相,极有可能就是多次重来过。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最早的战略隐轰的规划,大概率就是简单的模仿B2。但是一旦实际干起来,才发现原来大型隐身飞翼体,并不能简单的放大即可。也就是50吨以下的隐身无人机可以轻易的飞上天;但是一旦放大到50吨以上,则综合气动就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而且100吨级、150吨级,最后到200吨级,其气动与飞控的难度会呈现指数级的提升!即使是178吨的B2,



已经量产服役了22架,但是超级大国空军也不敢说对B2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因此B2在实际飞行中,几乎从来没有满油满弹到170吨级。宁愿多次空中加油,也不敢满载起降。即使这样还出现了至少4次严重的坠毁事故。而到了B21,则直接减尺寸减重到120吨级,这里面可以暗示很多问题!这边直接定位到200吨级,其综合技术水平明显超过B2与B21。而且还要突破音速大幅度变形飞行;还要在战略轰炸外兼顾空战;不但要配备超级导弹还要有机载激光,还要不加油跨洲际飞行!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然而最终却全部完成了。还可能同时得到至少两种不同吨位的型号。由此花费8年反复“打磨”。真正亮相的时刻,两大机队加起来,也许早已超过了最小3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