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泰国《曼谷邮报》、《民族报》等媒体18日报道,泰国海军总司令16日代表泰国政府在北京与中方签署中泰S26T潜艇项目补充协议,预计该潜艇将于2028年交付。
报道称,泰国皇家海军总司令吉拉蓬·翁维特表示,根据该补充协议,泰国海军订购的S26T元级潜艇建造继续,但包含重大调整,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用中国制造的CHD620柴油发动机替换德国制造的MTU396柴油发动机。
回想2017年,当中泰首次签署S26T潜艇协议时,德国MTU396柴油发动机还是这项合作的“标配”。这款被全球多国潜艇采用的动力装置,曾被视为项目可靠性的保障。但风云突变,随着欧盟对中国军事技术输出的限制收紧,发动机供应成为悬在项目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泰国海军一度陷入两难:要么放弃潜艇计划损失前期投入,要么接受性能未知的替代方案。
中国军工企业给出的答案超出了许多观察家的预期。CHD620柴油发动机虽然没有德国同行的百年积淀,却带着后发优势的锐气。据泰国海军技术评估报告显示,这款中国发动机在油耗指标上比MTU396降低12%,水下续航能力提升至750海里,完全满足泰国在南海区域的作战需求。
当西方媒体还在争论中国军工“是否具备顶尖实力”时,泰国海军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欧盟制裁的阴影下,他们没有选择放弃潜艇计划,而是坚定地将宝押给了中国发动机。这种选择背后,是中国制造从“性价比选项” 到“核心技术供应商”的身份蜕变,更是全球军贸市场“东升西降”的真实写照。
歼-10一战成名后,全球军购市场变天!
今年5月的印巴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 - 10CE 战斗机首次投入实战,在一次空中对峙中成功驱离印度苏 - 30MKI战机。巴方飞行员评价:“歼 - 10CE的雷达探测距离和导弹射程超出预期,电子对抗系统表现完美。” 这次实战表现直接带动了歼 - 10CE的出口热潮,据可靠消息,伊朗、埃及等国已表达采购意向。
还有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当搭载新型相控阵雷达的055型驱逐舰模型、具备隐身性能的歼 - 20战斗机、可全球打击的东风 - 41导弹依次展示时,全球都看到了中国军工已经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这种展示并非简单的武力炫耀,而是对国际客户最有力的品质背书。
这场“发动机替代”背后,是中国军工突破技术封锁的缩影。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军贸出口额已达4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三大军火出口国,市场份额提升至18%。在无人机领域,翼龙系列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占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35%的份额;在水面舰艇领域,054AE护卫舰已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国;在防空系统领域,红旗 - 9B获得沙特、土耳其意向订单。这些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100%中国知识产权。
最重要的是,泰国购买中国制造并非孤例。在东南亚,缅甸采购了中国护卫舰,马来西亚引进了littoral任务舰;在中东,沙特用人民币结算红旗 - 9B防空系统采购,卡塔尔装备了翼龙 - 2无人机;在非洲,尼日利亚用枭龙战机打击恐怖主义,阿尔及利亚部署了SR-5火箭炮。这些订单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军工的全球版图,而支撑这幅版图的,是每年数以千计的技术专利、不断刷新的研发投入和实战检验的装备性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军贸结算方式的变化。沙特将 48% 石油出口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人民币结算,埃及采购防空系统完全绕开美元,这种 “石油 - 武器 - 人民币” 的闭环交易,正在重塑国际军贸的金融规则。当西方还在将军售作为政治筹码时,中国已经用更灵活的商业方案赢得了客户。这或许是 “东升西降” 最生动的经济注解。
说在最后,中泰潜艇协议具有独特意义。中国军工的崛起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追赶,而是带着独特文明基因的范式创新,不附加政治条件、尊重客户自主选择、强调互利共赢,这些原则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德国MTU公司或许不会想到,他们的发动机出口限制,反而成就了中国军工的发展与突破。当西方还在纠结是否要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时,市场已经给出了最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