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为中国电磁弹射器技术的创新先锋,也是中国“舰载机电磁弹射器之父”马伟明院士,2015年12月,马伟明院士和他带领中国海军综合电磁及电力技术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团队奖的最高年度大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大奖,据了解,该奖只面向科技成果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巨大战略作用的科研团队,在介绍此次获奖的原因时,用到最多的词是国际领先地位,比如该团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电力综合一体化概念,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三代大型水面舰艇集成供电系统,一次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奠定了我国大型水面舰艇使用全电推进和整体电力集成的国际领先地位。
但此次团队奖的具体获奖内容却模糊不清。军事专家雷泽告诉鹰眼军事记者,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大奖虽然每年都会评先一届,但对外公布的均为民用项目,很少能看到我国大型军事装备项目获奖,这是因为获奖项目分为通用项目和专用项目两大块,其中所谓通用项目为民用科研项目,而专用项目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只能对内宣布,对于外界保密程度很高,西方媒体虽然十分关注中国军事科技发展的动向,但也只能盲人摸象,乱猜一通。
除了极少数项目例如歼11飞机工程、运20和歼20工程等可以公开一点点外,大量军事高科技项目因为保密原因,即便获奖,获奖单位和获奖者也只能隐姓埋名,原本属于他们的荣耀和褒奖,只能在几十年后才能见诸于报端,比如去年的最高科技大奖获得者——相里斌先生,在官方媒体曝光之前,谁也不知道他才是最高大奖的获得者,而一些媒体在此之前已经放出消息,认为2015年的年终科技特等奖已经空缺。
为了保守国家军事机密,中国的科学家为了打造祖国的利剑甘愿远离名和利,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个人最大的牺牲,军事专家雷泽先生告诉记者,以我国核武器专家——邓稼先为例子,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即便是这样的科学家在组织纪律下,也要严守国家机密。据悉,1958年,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妻子表示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直到1982年,邓先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前,没有人知道中国的核武器到底是哪些军事专家负责主持的,西方国家甚至没法辨认出中国的军事人员和工作厂所得分布,极大的干扰了其搜集中方情报的效率,西方曾有一句哀叹:“对于中国的核力量发展的任何信息,那里都是一个黑洞。”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国家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让我们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