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5代隐身舰载机开始上批量,WS19先进中推已排名全球第一?
2025-09-15 08:10:02



9月3日的公开亮相,意味着过去很多人还在猜测其项目综合进度的两种双发中推5代机都已经确定正式服役!而仅仅几天之后,就有更清晰的画面证实,专门用来上舰部署的双中推五代机,已经有极为清晰的机身编号证明,其中的第十几架新下线的正式服役版实体机也飞上了天。这正好印证了前几天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群所进行的地面跑道上的大象漫步画面,其中有至少3架隐身5代舰载机打头阵!如果说仅仅3架当排头兵,还可以让试飞型号暂时充数;但是现在已经被进一步证实第十几架都已经公开下线,那么暗示早就突破了试飞试生产阶段,而进入正式量产至少十几个月了。要知道在15T与15D这类4.5代重型舰载机仍然是当打主力的当前,5代先进中推舰载机的需求总数其实是相对有限的。

图片

也就是说8万余吨的电磁弹射正规大平板,未来5年内的需求总数最多24架;如果考虑到备份与陆基训练,最多提前安排36架不得了。再考虑到现有的2艘翘头外加具备单条电磁弹射器的5万余吨平台,也需要少量安排弹射版可以兼顾滑跃模式的隐身5代机,那么同样最多安排36架的总数;也就是单艘平台需要12架左右就是极限。那么现有的4大平台加陆基训练基地总数算下来,总需求也就72架。这个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如果按照厂家的正常年度计划安排生产,基本上2年就可以下线完毕;如果考虑到量产早期阶段必然存在的产能爬坡,那么最多分3年下线也足够了。但是这里面没有考虑双发中推战机的陆基版本;如果还有外界强烈要求的预出口产量。那么绝不是72架可以打住的。

图片

陆基的空军版本至少是舰载版的3倍产量起步;如果有确定的外销订单,那么就是4到5倍的产量。按照5倍的标准来算,就是360架打底;两者相加就是432架!足够安排8到10年的生产计划了。考虑到相关飞机制造单位已经具备覆盖数个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的脉动生产车间已经接近完工;其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总面积是专门为双发中推5代机脉动式量产准备的,因此2种5代中推型号的未来总下线量,是十分可观的。与此同时,两种中推隐身5代机所共同配备的WS19第4代中推发动机,其综合性能指标与下线规模,已经正式排名全球双一流,也是可以合理推测的。要知道指望靠引进发动机,完成数百架的密集量产规模属于绝无可能;况且自家原本就没有多少进口中推发动机的日常储备,

图片

毕竟枭龙系列没有一架是自用版本。即使有极少量的进口原版RD93中推的存货,也只用于中型无人机的动力试飞。而RD93系列即使在原产国,因为没有配套的5代隐身机项目,导致这些年来增推幅度非常有限,只能继续给米格29与米格35这些当今已经完全无竞争力的货色做配套。还有一个非开加力期间,明显燃烧不充分,动辄冒黑烟的毛病,几乎从未克服。过去在全球,西方体系的F414与EJ200被认为是先进中推的代表作。幻影与阵风的御用动力,法制M88中推涡扇因为各项指标一向拉胯,一直属于不入流的存在。而EJ200在最近20年来一直吃老本毫无进步。至于F414,似乎连老本都快彻底吃干抹净了。这就在于F414从N胎里就有天生带有重大缺陷:那就是一旦高空高速,推力曲线迅速掉头俯冲!在零海拔加力起飞阶段,

图片

单发推力可以瞬间加大到10.5吨级甚至更大;但是一旦飞到8500米以上,速度达到或者超过音速,那么所有F414的加力推力都很难超过5.5吨,核心指标直接下降一半!好在F18EF的原始气动设计也不适合飞超音速,于是美国海军也就捏着鼻子凑合了。而最近2年,这种凑合着得过且过的状态也无法维持了!因为在高空推力不足之外,F414的产品质量也全面跳水,超级大黄蜂最近连续7次的坠机就是明证!此消彼长之下,WS19则属于异军突起,稳步问鼎全球中推的王座。今后极有可能向5代变循环技术进一步精进;单台产生15到17吨级的强大推力也属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