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中国出口赚大钱!俄罗斯十分无奈:这种飞机我们真造不了
2018-09-28 07:32:56



作为前苏联的加盟成员国和独联体的现成员国,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的军火库里向来极少有除俄制产品之外的武器:西方军援的"悍马"、"大毒蛇"之类装甲车不仅人微言轻算不上主战武器,数量也是少得可怜。
但就是这个哈萨克斯坦,在近日接收了首架来自中航陕飞的运-8F200军用中型运输机,而且在未来还将接收合同规定的另外7架该型飞机。


图为经由乌鲁木齐转场飞往哈萨克斯坦的首架运-8F200。
确切地说,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空军装备序列几乎是"全俄班"。往老了说,苏联分家时继承的米格-23/27、米格-29、米格-31等战斗、截击、攻击机构成了哈萨克斯坦空军的骨干作战力量;往新了说,新近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SM战斗机将在未来担当起该国空防的绝对主力地位。
那么,中国运输机为什么得以"突然"打进这个本应稳稳属于俄罗斯军用航空出口业的市场?答案很简单:俄罗斯人造不出这些看似"傻大黑粗"的玩意。


图为哈萨克斯坦公开展出的"翼龙"无人机。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航空产品早有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先例:在2016年,哈萨克斯坦便从中航技进出口公司购买了4架"翼龙"查打一体无人机,迄今已全部交付——两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第一款查打一体无人机"猎户座"仍在试飞和调整途中,暂且不提落后中国数款军贸拳头产品1-2代的事实,就连"有无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转而寻求中国购置查打一体无人机,其实也就是偶然当中的必然。


图为伊尔-214计划的早期模型。
同理,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购置运-8F200中型运输机的原因,也一样是要归咎于俄罗斯对外军贸体系的产品线缺失:前苏联时期专精于运输机研发和生产的安东诺夫公司位于乌克兰境内,这导致了安东诺夫为苏联研制的中型运输机换代产品安-70彻底搁浅,更使得俄罗斯一时半会在中型运输机的生产换代,乃至是运营维护上面临短板,甚至是真空。
雪上加霜的是,俄罗斯军贸大客户印度在取得美国的军备出口许可之后,直接转投美制运输机,并抛弃了俄-印共同研发运输机项目,此举又一拳揍趴下了俄罗斯人的"新中运"。


图为中国空军运-9运输机,该机已经不是安-12的简单仿制。
假如时间倒退五十年,当时向中国转让全套安-12技术方案和生产许可的苏联人绝难能够想到,数十年后这个他们不屑一顾的"学生"会有后来居上的这一天。
但这一天就是来了。中国航空业不仅保留了运-8(安-12授权生产型)的研发改进和生产能力,更在其上发展出了能和美制C-130J对标的运-9平台,被坊间称作运-30的下一代产品更是在快速研发中,几乎不给俄罗斯人任何机会。


图为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该机基于运-9平台开发。
而从现况来看,俄罗斯在战斗机之外的出口前景是越发不妙了。说到底,俄罗斯航空业界的优势就在于有"苏联遗产"这座金山,除此之外资金、人才、市场都必须自己争取。
但这几样关键因素,俄罗斯人或许曾有那么几样,但现在一样都没有:资金自不必说,人才也因为待遇的问题向西方,甚至是向东方大量流失。至于市场,不算先进的运-8F200此番顺利飞进独联体国家市场,也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