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长期忽略的事实,从091潜艇开始,动力输出就很强劲!
2023-01-28 23:44:07



昨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第一次谈到。早在第一代的攻击鱼,也就是091型,尤其是最早的3艘,虽然整体技术不是很先进,但是核动力包的输出功率是很大的;在同代的攻击鱼中仍然有一流的航速。如果马力全开,可以高达36节甚至更高。在冷战年代,也只有苏联的少数攻击核鱼有高于这个水下航速的记录。说到这里有部分人坚决不信,说谁都是知道091是当时5大国同代核鱼中相对技术最落后也是作战能力最弱的。号称一出港口,在夏威夷都能听到。怎么可能有如此突出的航速记录?而基本事实是,091确实只是暂时解决了核鱼的有无的问题;因为噪音严重超标而隐蔽性也差,但是这并不代表091在所有重要的子系统上都没有什么亮点。而一旦出现核潜艇相互发现的状况,091在水下发起飙来,





还真没谁能轻易拉得住的!其实在二战以前,潜艇大国就普遍认识到水下高航速是克敌制胜、同时也是躲避反潜攻击的法宝之一。二战以后的核潜艇技术竞赛;基本在如何降低噪音同时也提高最高航速两个方向同时努力展开。在这些领域,苏联方面由于工业基础较差,因此更乐意追求高航速与最大潜深这些极限指标;只有在获得西方高精度机床之后,苏式潜艇的噪音水平才有一次显著性的下降。而美国海军有全球最完善的大洋水下交战经验,因此非常强调最低静音航速的意义。当然美式主力潜艇也很早认识到高速水下追击的意义,当时的美式主力常规潜艇也属于二战水下航速全球最高的系列。因此“镖鲈”号和“鲦鱼”号在莱特湾大海战的圣贝纳迪诺海峡遭遇战中,才能拦截并且猎杀由战列舰与;





战列巡洋舰组成的高速蒸汽舰队,先后击沉重巡洋舰爱宕号与摩耶号。发射鱼雷前美军潜艇已经加速到最高速度而水声完全暴露,不过对手连雷达都装备不全,因此潜艇在夜间属于不惜代价,拼命发射鱼雷。最终还是靠接近25节的柴电潜艇航速极限,终于赶上的大舰队的末尾队形。如果换做其他国家的同档主力潜艇只有20节上下的最高航速,那么战果绝对没有那么大。这个战例也暗示攻击潜艇的最高航速仍然有绝对的战略意义。其实长耳朵家H堆的设计水平是一直不低的。这本身与从研发核弹期间的全球顶尖水平与突破速度直接有关。只不过当时的工业体系整体薄弱,很多东西恐怕都没有想到过,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有人想到过,因为体系不配套也做不出来。比如减震浮筏等降噪设施就是如此。





但091的堆芯热功率与蒸汽产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水下极限航速却堪称同时代一流。导致即使吨位放大到接近9000吨级的092都根本不用换堆。36节也已经是螺旋桨推进的极限,再加大转速只能产生大量的水下空泡而不会继续提速。并且在全球最早提出,XX%丰度的铀燃料装堆是最合适的。像超级大国那种拿92%的武器级浓缩铀人工稀释后装堆,并不能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结果到40年之后,超级大国在新一代核潜艇与核动力航母上,也不再采用武器级浓缩铀,可见当年是多么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