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谈到,即使发生大规模的核战争,仍然需要专业打航母的常规弹头的ASBM反舰系统;甚至包括洲际射程的ASBM。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太理解,说既然都发展到核大战了,那么为何不直接用核弹头去摧毁航母甚至是航母舰队,此时再动用常规的洲际ASBM系统,还有必要吗?实际上还真有必要。这里面其实隐蔽着2个大多数人不太注意的模糊点。第一,就是对核弹头的威力的认知不是特别清楚。往往靠想象夸大了核弹头的实际打击效果。在不少人看来,一旦核弹头爆炸,尤其是像炸弹沙皇一类的超级氢弹爆炸,那么必然是方圆百里寸草不生,可以毁灭一切的状态。这种想法本身没有大错,大威力的氢弹头确实可以大面积的杀伤城市或者其他山林草地等自然环境中的软目标。
但是对特别设防的坚固目标,比如超级地下工事、特别强化的核弹发射井、还有距离较远的主战坦克或者现代军舰的杀伤效果,都会极大的下降。一般认为核弹包括氢弹和原子弹的爆炸瞬间,会产生上亿度的高温、几百万个兆帕的超压;按说应该会摧毁一切。但是要知道这种超高温和超高压的状态,只能在爆心十来米的半径内维持几个飞秒的时间。而不论是氢弹还是原子弹,一旦引爆后中心火球快速对外膨胀,那么其内部的压力与温度会急剧的下降。就算是到了爆心的150米之外,其爆炸温度已经下降到了2000摄氏度以下,爆压也已经下降到了250兆帕以下。此时就连加固后的洲际导弹发射井的井盖都不能烧穿压碎。而一般超级地堡的抗压门也可以直接防住这种冲击。当年第一颗原子弹采用,
100多米高的铁塔之上引爆。结果爆炸后只是熔化掉了铁塔最接近原子弹的那十几米,中下层的七八十米仅仅是扭曲倒地。这也最直观的体现出,原子弹并不能大范围直接熔化掉,或者靠超压直接压碎上百米半径外的钢铁或者其他的重防御混凝土之类。而氢弹的爆炸摧毁力度与原子弹一样,并不会随着当量的提高而极大增强百米之外的超压与超高温。原子弹氢弹在陆地上爆炸后杀伤力惊人,其实除了爆心区,更多是引发次生的大火,然后冲击波卷起超多的放射性烟尘,这种烟尘的后续辐射杀伤才是最大的破坏力。相反,一个氢弹在百米外爆炸轰不开的发射井井盖或者防核工事大门,却可以被常规的钻地弹瞬间打穿,这就暗示常规精确命中的破坏性,其实是大于完全靠核爆的高温高压。第二,地球海洋的面积,
是陆地的好几倍,因此一旦航母舰队已经开出港口在大洋上快速机动。此时再想用洲际核弹头直接在舰队的正上方引爆已是难上加难;况且大洋的巨大水体可以天然性的迅速给核爆区降温,而且也无法掀起像陆地上一样的大范围放射性尘埃污染,最多会下一场“辐射雨雪”。即使偶然性命中机动中舰队队形,哪怕间隔1公里,其爆炸波都很难直接把航母熔化或者掀翻沉没。当年在比基尼环礁的水下核爆试验,一艘二战航母被核爆冲击波掀翻,在水面上打了2个滚都没有沉没。如果二战航母都如此,何况当今的现代化航母。而所有的ASBM都是力争直接命中航母或者其他大舰的甲板。因此其实际打击效果远远强于用核弹头去碰偶然性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