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印度山地部队,出动矮种马驮大炮:可渗透4500米雪山深处
2020-06-10 08:18:30



看到很多文章说印度在拉达克边境哨所增援部队达到10万人。其实,不要说是拉达克边境山区哨所,就是整个拉达克地区,印军再增援10万人上去,冬天就能饿的东倒西歪了。1个师一天的物资需求量至少是800吨,1个航空团需求量是400吨。


卡车需要穿行于高海拔山区时,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其引擎效率将显著下降,这导致越野和爬坡性能下降,而燃料消耗量却剧增。而运载能力下降一半。10万印军相当于6-8个师,一天就需要5000-6500吨物资。需要大约2000-4000辆卡车每天进行运输。


但是,印度的道路很成问题,从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拉达克东部地区到印度内陆只有两条主要道路,然而,每年因雨雪天气有至少8个月无法通行。虽然,印度拨款修建隧道,但是,最快也要5年以后才能完工。印度国防部已经向印度铁路公司拨款15.8亿卢比进行测绘。印度准备一条650公里长的铁路,从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拉达克首府列城通向新德里,而且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以通行。


但是,现在,在拉达克的2条公路,是根本无法维持大军团部署的,就是每天的吃饭,也都是勉强维持。印军现在一天的物资运输量才90辆卡车,也就够吃饭的,燃料都费劲。如果是战争时期,只能就可以等着挨饿了。因为,战争时期,不仅仅是每天几千辆卡车运输,还要上上千辆装甲车辆和防空导弹系统担任保护和掩护任务。
就靠这么2条公路,根本无法完成运输,补给,展开这么大军团的能力。更何况在拉达克还有11个机场和200架各种战机,直升机和运输机,也需要大级别的补给能力。


因此,在印度山地部队的预定作战区域,也许是全球最为复杂的山地地形,对各类作战装备的要求几乎就是极限型的,尤其是交通条件恶劣出名,为此印度还保留了不少马匹用于运输,其炮兵也保留了马匹用于运送轻型火炮。
印军当中战斗兵只有25%,拥有太多的非战斗人员。所以,印度军队的持续战斗能力非常薄弱,部队里充斥着大量的非战斗后勤、通信、人力担架兵、文职、运输、工程基建和骡马运输队。原因就是,印度机械化工业化能力差,边境基础建设差,还在大量使用骡马运输。


《世界新闻报》曾经报道,在边境地区印度部署有大量的部队。其中一些哨所地处偏远的高海拔山地地带,气候环境恶劣,很难进行粮食和弹药补给。为了巩固拉达克等地区,印度军方早就决定向我们学习,利用赫赫有名的赞斯卡矮种马和牦牛运送补给。
印度陆军马匹与兽医军团司令斯里瓦斯塔瓦中将说:“印军正在实施大量饲养赞斯卡矮种马的计划,它们在高海拔地区比骡子表现更好。赞斯卡马寿命为25年,每匹能负重50至60公斤。


印军的师属山地炮兵旅里有不少装备AM50型120迫击炮的轻型炮兵团,这些120迫击炮重达240多公斤,单靠人力运输是很困难的,在山地作战中,印军一般使用骡子或马来运输。印度也有直升机,比如印度豹,但是事故率实在是太高了,一般不太敢在高海拔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