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亚太15国一起干了件大事,印度人为何还在假装摸石头?
2019-11-06 06:30:59




随着备受瞩目的第3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闭幕,一个大消息传出: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国举行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取得重大进展,RCEP15个成员国结束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致力于明年正式签署协议。声明同时提到,因为印度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有RCEP成员国将通过合作,以各方满意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这份声明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呼之欲出,东亚国家正朝着构建东亚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另一个是,印度出于各种考虑,暂未做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准备。这意味着,如果印度明年不能与各方解决好问题,一个印度缺席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会先行起步。


对于参加谈判的各国来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呈放缓趋势,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规则和国际秩序受到冲击。近期主要国际组织多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增长预期,世界经济下行甚至出现衰退风险,这将给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RCEP谈判取得重大突破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坚持多边主义、推动经济一体化是本区域国家的广泛共识。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后将成为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区域自贸协定之一,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必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护自由贸易,提振市场信心。
这么一个看起来又大又好吃的“蛋糕”,为什么单单印度会做出缺席的决定呢?背后存在原因值得探讨。


首先,印度患得患失的心态严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后,将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担心自己的产业受到冲击。虽然近几年印度的经济数据表现的很漂亮,但事实上,它的很多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制造业方面,因此,印度对于在统一市场中进行自由竞争的信心不足。说白了就是,印度既看中了加入协定的好处,又不愿意付出必要的代价,不敢到中游击水。
其次,印度习惯于在谈判中捞足便宜的策略。拼命占便宜,宁死不吃亏,是印度的一贯特点。在与印度打交道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企业之间,印度在谈判中总是习惯自己狮子大张口,把对方的利益压到最低。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给自己挖下了很多无底洞,但印度人却始终不改掉这样的习惯策略。目前在15方已经签署文本的情况下,印度仍以有重要问题需要解决拖延,其实就是想利用各方希望印度加入的心态,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捞更多好处。
最后,印度还处于三心二意的摇摆中。印度在多年的“不结盟”政策和大国平衡外交中得到很多好处,这在印度的各项决策中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除了自己看中的南亚小团体外,印度对于参加各种多边机制都抱有迟疑不决的态度,担心自己陷入某一方太深丧失从别处获得的机会。就加入RCEP来说,印度很在乎美国的态度,它首先考虑的是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在没有与美国达成协议之前,印度并不想加入RCEP惹美国不高兴。此外,这个协定中,有中国、日本、韩国这样处于优势的国家,东盟又是一个抱团儿的小集体,印度担心自己加入后显示不出存在感。


机遇向来就是隐藏于历史之途的神奇钥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抓住机遇至关重要,而机遇向来是不等人的,错失机遇的后果可能就是落后于时代。如今,酝酿了多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于各谈判国来说,就是一个机遇。而别的15国已经过河了,印度却还在那里假装摸石头,等到别人都上岸边远行之际,印度恐怕就追不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