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艘075已经全部下水了。相比第一艘下水时的万众瞩目,老3的下水几乎是关注度最低的。可见大家已经对这种批量生产的4万吨级的两栖大舰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没有过去那么高。更关心的恐怕是同一个船坞下一步到底该入坞合拢什么新产品。最关心的是传说了1年的多的076是否入坞,还是继续生产第二批次的另外3艘075?当然还有不少人担心目前的船坞会不会马上面临搬迁,这样会不会造成两栖大舰生产的2到3年的断档。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看来,这种再出现2到3年的主力舰生产断档的概率不高。毕竟现在不是十几年前。当时另外一个主力厂的往市外新厂区搬迁,就造成首批神盾的生产断档了好几年。当时毕竟神盾类主力舰的生产刚刚开始,也许本来的计划就是先生产第一批2艘,
进行早期试验装备,在各方面都证明合格后再开始后续批次的生产。只不过后来的类似神盾生产了接近30艘,因此显得好像前2艘和后面的4艘之间有“断档”,但是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无关紧要。而现在的情况则是完全不同了。毕竟已经服役的8艘071大山,还有3艘075,整整11艘超过2.5万吨级的两栖大舰,居然都是这同一个干船坞的出品,因此如果面临搬迁中断生产,那就是实打实的真断档了。不过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在干船坞南侧的吊装准备区,明显可以看到一艘新舰的尾部模块,暗红色的底漆明显是一艘护卫舰。有可能是1500吨级的轻护也有可能是一艘3000吨以上的中护。既然已经出现在主力干船坞的吊装准备区,那么等干船坞内的水排干,这些新模块就会立即入坞了。
而最近2年多来,这个30万级的主力干船坞,已经不再从事民船的生产,只接军品船的生产合拢任务,不论这些新军舰是自用还是出口。既然有新船模块准备入坞,那么可以间接证明,目前的这个主力船坞,会在以后的至少12个月内维持正常的生产。而不论是轻护还是中护入坞,那么这个干船坞内部还可以同步生产至少1艘4万吨级以上的两栖大舰。过去生产最繁忙的时候,甚至出现过1艘075、1艘071和1艘056这种3舰同坞生产的情况,这说明30万吨级船坞的内部空间是很富裕的。当然目前在吊装准备区,没有看到新的大型模块,有可能还处于厂房焊接的阶段。因此下一步除了在坞内穿插各种小舰的生产外,生产两栖大舰仍然是主要任务,有可能首次出现076入坞,也有可能继续075甚至071的建造。
现在除了3号舰出坞停靠在南侧的舾装位置外,可见7号071回娘家做保养。而075的2号舰居然已经开始涂装飞行甲板的涂层,这说明2号舰经过简单的试航就可以很快交付了。而2号舰的后主升降机也明显已经安装,这应该是这种大舰的主升降机首次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