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军评:歼20不必上舰 中国航母需“飞行谢尔曼”
2016-06-26 18:19:09



随着网曝大连在建001A型航母甲板结构基本完工,关于中国未来国产舰载机的猜想再次兴起,而歼20则毫无悬念的再次成为国产重型舰载机的头号大热。但事实上歼20并不适合作为舰载机,未来中国航母需要的是“谢尔曼”式舰载机。

先有无后好坏“超级歼31”才是航母真爱

按照001A型航母2020年服役,001B型航母2030年服役来看,距今尚有5至15年的研发时间,参照这两型航母的甲板与机库量身打造舰载机,以便尽可能提高甲板与机库利用率,从而获得更高战力。(资料图)

顾名思义,“谢尔曼”就是美国二战时期的那款主力坦克。一般观点认为,“谢尔曼”坦克受制于“自由轮”货仓的限制减小了车体尺寸,从而使其整体性能不仅无法与同期德国“虎”、“黑豹”坦克相比,而且也在诸多性能上不及同样传奇的苏制T34/85型坦克。尽管这确实是“谢尔曼”初登欧陆时的写照,但仅仅3年后,其最新型号M4A3E8(电影《狂怒》中布拉德?皮特的座驾)的整体性能就已与“黑豹”相当并超越了T34/85。这就是说,对于“谢尔曼”这种需要渡海远征的坦克,相比T34/85这种无需“上舰”的坦克,为良好适应舰船货仓尺寸是可以部分牺牲坦克自身性能的。至于早期的技术短板,完全能通过日后的改进获得弥补。而这不就是中国舰载机应遵循的发展模式么。

按照建造一型设计一型的规律,中国目前应能确定001A以及001B型航母的甲板与机库尺寸。按照001A型航母2020年服役,001B型航母2030年服役来看,距今尚有5至15年的研发时间,足够中国在现有战机方案的基础上,参照这两型航母的甲板与机库量身打造舰载机,以便尽可能提高甲板与机库利用率,从而获得更高战力。如果一定要以中国现有战机方案类比这款“谢尔曼”型舰载机的话,那么应该是一款参照美国“超级大黄蜂”模式,在歼31基础上扩大而来,体积介于歼31与歼20之间的“超级歼31”。从研发团队来看,歼20是由成飞研发,其并无研发舰载机的经验。相比之下,歼15与歼31均出于沈飞之手,由沈飞在歼31基础上研发新型舰载机顺理成章。

上舰必须增重“超级歼31”比歼20更强壮

歼31目前远远算不上完善,但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类似YF17的初期技术框架,中国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拓展,届时获得一款比肩甚至超越F35C的顶级常规舰载机将并不困难。(资料图)

抛开研发团队,在歼31基础上扩大研发舰载机也远比研发舰载版歼20优越。相比美国F22与俄罗斯T50,歼20战机的体积并不小,但发动机动力却最薄弱,尽管新型国产动力已有眉目,但距离装备主力战机甚至上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歼20而言,任何1千克重量的增加,都可能降低歼20的整体性能。但众所周知,如果在空军战机基础上研发舰载机,至少需要对战机结构缝隙进行密封、防腐蚀处理,以便适应海上的高温、高湿、高盐环境,而对于隐形战机而言,隐形涂层的海上环境适应仍是目前美国都尚未良好解决的难题。以苏33舰载机为例,其为适应海上环境,比原型苏27战机增加了2吨的空重,这对于在可预见时期动力始终不足的歼20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相比歼20,歼31则可很好的回避这些问题。目前歼31远未达到冻结设计的程度,对其进行机体拓展相对简单。更重要的是,这种机体拓展对于在已有战机基础上研发舰载机而言,相当重要。它提供了更大的机体空间以容纳新增设备。相比之下,如果在体积较大的歼20基础上进行缩小,难度无疑要大得多。至于最重要的动力装置,目前歼31装备的2台涡扇13发动机已不敷使用,未来换发势在必行。但相比为歼20研发全新大推力发动机,为“超级歼31”研发顶级中推涡扇发动机的难度无疑要低得多。即使新型中推研发滞后,仍为“超级歼31”装备涡扇13也可接受。因为就像“谢尔曼”坦克一样,中国此时需要的是一款前途远大的装备来解决有无问题,更加重要的是日后的升级研发。

歼31目前远远算不上完善,但为中国提供了一种类似YF17的初期技术框架,中国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拓展,届时获得一款比肩甚至超越F35C的顶级常规舰载机将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