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航程8000公里的隐身战斗轰炸机项目
2020-07-21 16:53:04






最近20年来,超级大国一度提出海空一体战的作战思想。也就是和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对手拉开距离,靠机动性极强的航母大编队和战略轰炸机编队,快进快出,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高速机动,让亚洲大陆上的战略对手打不到自己,而航母集群和轰炸机集群却可以远程打击对手。这个战术说到底,不过是早年半岛战争弹簧战术的升级版本而已。不过超级大国没想到对手的中远程导弹的射程越来越远,打击精度越来越高,不但可以直接覆盖第二岛链的岛屿固定目标,而且还可以远程反舰。面对这种新状况,超级大国的战术理论家们,又提出了分布式作战模式。所谓分布式,就是在海天一体战的基础上,不再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关岛等第二岛链。因为越集中越容易被中远程导弹集中打击。而是把主要的机动兵力分散开。比如过去有4到5个,
航母、轰炸机集群布置在第二岛链附近,而现在则化整为零。把4到5个群分散成十几个甚至20几个更小的群,防止被中远程导弹集中覆盖。这就叫分布式战法。分布式战法更强调数量优势。比如过去超级大国只有20架B2轰炸机可以部署,而今后将部署100到150架B21轰炸机,妄想进攻时快速啸聚,而攻击完后又立即分散,防止被一网打尽。面对这种第二岛链内外的分布式新战术,要有足够的重视和提前应对的预案。对手把主要兵力分散。那么弹道导弹的打击效能必然下降。原来可能需要七八十枚中远程导弹携带常规弹头就可以基本覆盖对手的主要作战群,而现在可能发射200枚同样的中远程导弹都不够。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造价很难下来,相对都是非常昂贵的系统。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部署数量。



因此主要作为开战第一阶段开始后的快速突击之用,后续的对分布式对手集群的打击,仍然要用可以重复使用轰炸机为主。不过目前的轰六系列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不具备隐身能力。也很难临空打击。主要以在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打击为主。巡航导弹打击防空力量不强,或者地形比较崎岖的陆地目标效果较好。但是如果用巡航导弹打击第二岛链的岛屿目标或者舰队机动目标,则由于在水平如镜的洋面上飞行距离太远,弹道相当呆板,对防空拦截能力极强的超级大国。拦截概率就很高。因此最好有大批的可以携带重型钻地弹药的隐身轰炸机群,隐身突入对方的防御圈,打击各种硬目标的效果会更好。这种任务当然可以交给未来的战略隐形轰炸机;不过战略隐形轰炸机由于价格高昂,装备总数也有限,主要目标瞄准第三岛链甚至是超级大国的本土。因此就需要一种完全可以代替轰六机群,航程可以达到8000公里,可以直接和B21怼上的中型隐身战斗轰炸机。也可以说是隐形的F111。



8000公里的航程,是大改16甚至是20都很难做到的,他们的作战航程就是升级后也大多在6000公里之内。另外现有的飞豹机群肯定要尽快全退,但是远程掠海反舰,在DF灌顶之后补枪的任务,仍然必须后继有人。因此确实还需要一种比飞豹航程远得多的掠海隐身机型。针锋相对分布式作战;打击第二岛链的节点与衔接部,沉默打击在岛链外的机动舰队,增加手段多样性、战术灵活性和任务弹性。内弹仓一次性携带10到12吨的重型弹药,一个架次攻击效果相当于5到6枚26。想拿下这个型号的,还不止一家,说不定多个型号会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