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二战以来,全球2000多次核试验,对地球环境有干扰吗?
2019-06-18 07:12:34



根据常识,辐射对生物体总体是不利的。虽然辐射可以引发地球生物的基因变异,比如用辐射改变基因培养作物新品种等等。但是在大多数时间,辐射对现存的生物都是不利的,因为辐射对DNA和RNA的改变往往是随机不可控的。过量的辐射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这就要求现存的人类尽量的避免过多剂量的辐射。在人类开采放射性物质,最终发明原子弹和氢弹以前,地球上的辐射,只有天然辐射。一般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太空中各种射线和电磁波给地球表面带来的辐射;另一种是地球形成期间本身聚集的天然放射性物质,比如铀、钍等天然放射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辐射。但是地球之所以能适合生物生存并产生人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天然辐射水平较低。首先来自外太空的强烈宇宙射线,会被地球的磁场偏转吸收。而且大气层高空的臭氧层,也可以隔绝很多的辐射。
大气层本身的厚度也合适,住在低海拔的人受到的来自太空的辐射量很小。比如乘坐飞机在万米高空巡航,容易受到的来自外太空的天然辐射。飞行一小时相当于在低海拔住一个月的辐射量,因此一年到头经常乘飞机的人,对身体也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除了来自外太空的辐射量大部分被屏蔽,地球本身的天然辐射,除非住在放射性矿物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他地方普遍是不高的。而即使是住在天然铀矿的矿床上面,也不至于地面寸草不生。因为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这种天然放射性矿石已经经过了长期的衰变,辐射量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不过在二战末期人类制造出了原子弹。情况就有了改变。1945年7月16日,美国进行了全球第一次核试验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这种威力很大的武器投向战场,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枚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
从1945年到现在,真正用于实战的、被证实的核武器目前就这两枚。但是此后,大国之间进行了总共超过2000次的核试验。这些试验虽然没有再对人口稠密地区释放能量,甚至也没有作为攻击目的引爆,但是所有的试验都在地球外壳上,或者低层大气层内进行。也就是说,后来的2000多次核爆,虽然大多数没有直接炸到人,但是本身都几乎不可避免的炸到了地球!这自然就会或多或少的对全球环境产生现实存在的影响。例如当年苏联在北极新地岛上空引爆的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曾经瞬间让整个亚欧大陆平移了9毫米。而且爆炸后连续几天,北极地区的大气循环和电磁环境都明显不正常。这只是试验当时的影响,实际上造成的全球辐射环境的变化,是长期存在的。就像这次试验一样。早年各国的核试验,大多数都是在空气中进行,这会对全球大气背景辐射量都带来明显的升高。正是意识到这种全球性的不利变化,大国才把后来的试验,全部改到了地下进行。到1996年大国间基本停止了核试验。
根据联合国有关权威机构的统计。对当今全球大气辐射背景带来最不利影响的,就是总当量相当可观的上千次大气层内的核爆炸试验。其次是重大的核事故,比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这两个因素,导致全球大气背景辐射量比二战前升高占比因素的99%;而剩下的医疗和工业辐射其次,影响占0.8%;其他正常运行的民用核电站之类,带来的辐射增加微乎其微。甚至因为采用核电而不再大量燃烧煤炭发电,有些地方的大气背景辐射量反倒可能会下降。因为燃煤发电,照常可以把煤炭中含有的天然辐射物质随着烟雾抛洒到大气中去。


为了全人类的福祉,全球禁止新的核试验是必须的。现在的全球大气背景辐射量虽然比二战以前有了增加,但是仍然可控,这主要是庞大的地球海洋有相当强大的自我净化作用。因此二战以前沉没的舰船的船体钢板和其他金属材料,目前成了香饽饽,因为其低辐射金属材料,可以用来生产辐射探测仪和特殊的医疗器械。不过这种打捞二战前沉船的做法,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许可进行,尤其不能破坏和盗窃被认定为历史文物的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