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全球载机舰艇的飞行甲板,都是不断加长加宽的。比如二战期间的舰队主力航母长方形的飞行甲板,大多在250米长,宽度一般在45米以下。有些甚至不到40米,但是对螺旋桨舰载机来说,这个长度和宽度已经足够编队起降。到了二战以后,主力舰载战斗机普遍喷气化,重量普遍翻了几倍。而起降速度也几乎翻了一倍。而且发明了斜角甲板,着舰降落和弹射起飞可以分开。这样就需要至少200米的拦阻降落区。再加上100多米长的前甲板弹射起飞区。如果想要两者互不干扰,那么航母甲板最低也要300米长。现在存在的甲板长度低于300米的戴高乐号、女王号等,不是甲板调度局促,下水后又回厂加长了拦阻降落区;就是采用短垂的特殊航母型号。而中大型航母,一般飞行甲板的长度都超过了310米,包括1143.6型这种滑跃起飞和拦阻降落结合的航母。
美式蒸汽弹射大平板航母,飞行甲板的总长度都在320米以上。到了目前,所有现役的核动力航母的飞行甲板总长,都到了330米以上,中间宽度都在73米左右。由于都有一个外飘很大的降落区的末端,这样飞机甲板的总跨度就在77.5米到78米之间。而未来随着航母吨位的进一步加大,估计很快就会出现飞行甲板总长超过350米,总宽度超过80米的巨无霸。飞行甲板上可操作的有人、无人舰载机的重量和体积也是前所未有的。过去美国海军可以操作C130运输机上舰起降仅仅作为实验。而今后50吨级的中型飞机在超级航母上起降将可能变为常态。45到50吨级的无人机,其作战半径很可能首次突破3000公里。这也是大国为何越来越追求更大吨位航母的一个重要原因。两栖攻击舰作为专业航母之外,目前载机最多的另外一类航空大舰。其飞行甲板的尺寸其实也越来越大。
美国战后第一代蒸汽动力的塔拉瓦级两攻,其飞行甲板的净宽度是35米左右。主升降机在全舰的尾部。飞行甲板总长则在250米。到了第二代的黄蜂级,则飞行甲板宽度首次到了38米,长度则加大到了255米。而到了第三代的美国级。飞行甲板宽度仍然是38米,长度大约是256米。因此美式两攻看起来甲板面积都不小,但是和大型航母相比,还是差距很大,总面积基本恰恰是尼米兹级航母的一半。而看看美国级的最新设计,可见舰岛突出的狭长前平台,似乎非常不必要的占据了前甲板的一大块停机区。一般说法这是因为两攻主要操作直升机,而直升机的起降和停机需要的面积都远远小于正规的固定翼舰载机,只需要比较大的垂直空间,因此两攻的甲板面积实际比正规航母富裕的多。不过瀚海狼山认为,今后的两攻会更多的操作短垂战机。因此美国级的38米宽,明显不是终极宽度。
现在谁谁家的两攻的正面已经出现,这种新两攻也是长方形的全甲板。因此船头甲板的净宽度,就是全舰飞行甲板的净宽度。如果水线宽是33米,那么可见飞行甲板,明显比水线多出4个工人的身高。一般带安全帽的工人的高度在1.8米左右。取较小值1.75米计算,那么4个工人的身高累加恰恰是7米,加上33米,那么飞行甲板将到达前所未有的40米净宽!如此宽大的飞行甲板,显然是为了配合超级大的机库。而且为将来上短垂留出了足够余量。如果非要问为何设计建造的这么宽大?只能说以前没有经验。不论两攻还是大平板,以前都没有设计、建造和使用经验,只能一个劲的往大里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