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与菲律宾籍货轮在海上相撞,造成了美军众多人员伤亡,舰长甚至都被货轮这惊天一撞受伤严重。舰体更是惨不忍睹,好好的盾舰就这样成了废铁一堆,要不是美国海军的舰员平日损管训练没少做,恐怕这艘数十亿美元堆砌的高科技战舰就将成为第一艘沉没在海底的伯克级驱逐舰了。
事故的原因众说纷纭,目前也没有确切的定论。当人们看到步履蹒跚的菲茨杰拉德号驶入港内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这艘战舰,还能用么?
要想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还是需要先看看其受损程度,从外观上看,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的受损部位主要在水线上的右舷舰员住舱和舰长住舱,这恐怕也是舰长在撞击过程中受伤的主要原因,在受损部位的上方,则是AN/SPY-1D相控阵雷达的主阵面,其主要的部件看上去完好无损,但电子设备毕竟娇贵,相信这一阵面的检修和部分元器件的更换也是会让美国海军掏不少银子的。
舰体水线上的损伤看上去严重,但上层建筑还是可以直接修复的,尤其是没有伤及重要的部位,例如垂直发射系统、舰炮、CIC(战情中心)、雷达主阵面等,在几个月内均可修复。最重要的,则是表面上看不到,而美军在此次事故中费了好大劲才挽救了这艘战舰的水线下的重创。
在此次撞船事故中,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的水线以下部分,被菲律宾货船的球鼻艏撞了很长一截,如果不是损管有效控制了进水量,并通过左舷注水保持平衡,该艘驱逐舰就会因严重的右倾而沉没,由于现在还没有水线下被撞的图片流出,因此难以判断到底菲茨杰拉德号被撞击出多大的缺口。但通过水线上的撞伤部位长度可以大致判断出,该艘驱逐舰水线以下被撞击的损伤部位长度大概会高于水线以上损伤部位长度,其总长度甚至可达30米左右。如此大的缺口,要想修复绝非易事。
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美军似乎有意提到了菲茨杰拉德号恐怕不能修复,恐将就此报废的可能性。但利刃军事评论员认为,要想知道该舰能不能修复,恐怕还要等待损伤部位详细照片的流出才能判断清楚。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世纪初在亚丁湾,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科尔号曾经受到的小艇袭击事件,在那次事件中,科尔号的水线上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撞击,但在后来同样修复成功,重新加入美国海军现役。虽说此次撞船事件中,菲茨杰拉德号受到的撞击更加猛烈,但只要舰艇的主龙骨没有大的影响,只要水线下的舱室没有承受巨大的应力变化,那么就是可以修复的,反之则将无法修复。而依笔者多年来对美国海军的研究来判断,这份报告的提出,恐怕又是美军惯用的缺钱哭穷伎俩,毕竟修船也是需要巨大资金量的行动,被钱宠坏了的美帝海军,要钱的手段那也是丰富多彩的。(利刃/东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