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不寻常!习总这次讲话打破惯例
2016-03-10 18:44:40



细心的岛友会注意到,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2版要闻上,有一篇习近平的讲话,整整占了大半个版面。讲话是3月4日下午,也就是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第二天,习近平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这是习近平在两会开幕后的首场活动,因而备受关注。

  不同寻常的是,2013年到2015年的三次到组参会,习近平分别参加了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和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围绕科技创新、民族工作、两岸关系等作了重要讲话,但这三场活动的讲话都没有全文公开,有的只是新华社通稿。

  而今年的这次活动,除了当天的新华社通稿外,4天后,又将讲话原文刊登在党报上,足见高层对这次讲话的重视,这其中的份量不容低估。而在岛叔看来,最要害的莫过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再一次明确和重申。
  现实

  三十多年过去,中国对非公有制经济早已跨过了政治心理上的排异期,民营企业家也不再对“大款”“个体户”“私营业主”之类的称呼感到不安,很多人当劳模、政协委员、入党、提干,2007年,呼吁多年的《物权法》正式通过实施,明确保护私有财产,中国在政治、社会层面上早已包容接纳了非公有制经济。

  但我们也不得不警惕一些现象。

  比如随着近些年反腐的深入,不正常的政商关系在被广泛反思的同时,舆论重提企业家“原罪论”,以为无官不贪、无商不奸,这种过于极端的看法把改革开放变成了政商勾结、攫取利益的历史,忽视了企业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正面推动作用。又比如这些年,很多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在股市、楼市、债市来回游窜,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资本逐利是天性,我们刚应该反思政府如何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用政策去引导资本投资走向,让更多资本进入实业,安心生产,而不是在意识形态上再对资本产生恐慌甚至打压。又比如对政治环境“非左即右”的误读,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改革的共识,扰乱了改革的军心。

  经济新常态下,怎样让非公有制力量不要游离在改革之外,政府也在做探索:国企改革中的混合所有制探索,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PPP模式、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维护政治环境的稳定、法律的权威和政策的延续,避免人为引起非公经济的莫名恐慌和担心,一定要让同样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他们彻底安心。

  所以,习近平重申了三个“没有变”: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所以说叫“定心丸”!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定心丸”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