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投资者、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中国对德国来说同时意味着多种角色。尤其是作为德国经济的竞争对手,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尽管如此,德国经济界并不主张对中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据德国《商报》网站9月23日报道,德国企业要求欧盟落实公平竞争条件而非实施贸易限制。只有6.5%的受访企业赞成对中国征收保护性关税,只有6.2%的受访企业主张对中国实施进口配额。这一结果由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委托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对1400家企业进行了有代表性的调查后得出,并提供给《商报》。
报道称,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董事赖纳·基尔希德费尔说,“我们的家族企业希望与中国达成公平的竞争条件,但不要采取保护主义。对中国不应该是贸易壁垒”,而应该是公平的竞争条件。
据报道,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来自中国的竞争有多么强大:40%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公司带来“大型或中型的竞争”;在制造业中甚至一半受访企业受到中国竞争的影响。只有大约34%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公司“不重要”,也就是说它们的产品与中国产品不构成竞争,因为两国产品没有可比性,例如在建筑行业。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作为欧盟和德国贸易伙伴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例如,德国联邦统计局不久前宣布,2018年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约为1990亿欧元(1欧元约合7.7元人民币)。德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约930亿欧元的商品,因此中国是德国第三大销售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与此同时,中国向德国出口了价值约1063亿欧元的商品。
据报道,来自中国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德国和欧洲引发了关于加强工业政策的辩论。例如,也有人要求加大中国公司进入德国市场和收购德国公司的难度。电网等与安全相关的领域已经存在这种情况。但政界人士也不想对中国投资者设置更高的障碍。柏林指望通过和中国对话为德国公司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
资料图片:2019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新华社/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