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至今,两岸官方半官方联系机制停摆已逾半年,前台安全会议咨询委员邱坤玄24日接受《旺报》专访分析,民进党当局把两岸交流冷却及僵局定位为新常态,其策略就是让社会对两岸的期望值压到极低,如此一来只要两岸有任何小进展,都是大加分;但他也提醒,蔡当局在亲美日的战略下,需思考安全与经济的平衡,即便为了安全要提高防务预算,归根究柢还是要面对经济问题。
邱坤玄指出,国民党时代,两岸和好被视为理所当然,过去许多“和平红利”到520后才凸显出来;而民进党的两岸策略,一开始就是要将社会的两岸期望值拉到很低,“大家会有心理作用,觉得蔡英文上台了两岸就一定会怎样”,因此有任何的小进展,都会被视为大加分,并可以此作为与大陆谈判筹码。
邱坤玄分析,民进党的思维,是把两岸冷却定位为新常态,“她其实已经衡量到两岸观光一定会有所影响,经济交流会减缓,这是‘执政’上的算计,可是她可以有限度的忍受”;至于这么做的策略目标为何?邱坤玄指出,这可以衍生成许多解释,如强调自由民主的价值,因此不要跟大陆靠太近;但也有可能是在意识形态上的“反中”,这样就会比较麻烦。
蔡英文曾以民进党主席身份表示要“力抗‘中国’的压力”,邱坤玄指出,会觉得有压力,根本上就反映了心理上抗拒排斥的态度;他也直言,既然民进党当局不那么重视大陆,何以在APEC峰会上,又要凸显“习宋互动”是大突破,前后逻辑矛盾,“如果不在乎,就完全不要在乎”。
对于特朗普未来上台后的美国、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邱坤玄认为,核心还是在安全与经济上如何权衡。他分析美国很可能增加军售,要求台湾增加防务预算,但防务预算归根究柢还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又不能忽略大陆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部分学者曾主张的“弃台论”,邱坤玄认为,在安全上特朗普不会把“弃台论”的效应扩大,但若两岸发生军事冲突,作为生意人出身的特朗普,很可能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因此台湾势必要完全避免两岸出现军事冲突的可能,而当前蔡英文“不挑衅”的两岸主张,就是要避免走向此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