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百万吨级别的超级庞大的舰队,还是由2艘军舰组成的最小特遣舰队,总要有指挥中心,一般舰队中司令部所在的舰艇,就叫做司令舰或者是旗舰。旗舰设在哪里,是不是一定在本舰队吨位最大的舰艇上?这个还真不一定,如何设置旗舰,关键是看最佳实战效能。
瀚海狼山认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即北洋舰队,在旗舰的选择上,一开始就出了问题。作为舰队司令,海军提督丁汝昌把自己的坐舰选择在了吨位最大、装甲最强的定远舰上。但是在1894年9月17日中午开始的黄海大东沟海战中,作为定远的旗舰一开始就连续出现重大不利事件。
第一,定远舰的司令舰桥,居然设在305毫米主炮炮口正上方,过去北洋舰队的演习往往当演戏,居然没有发现这是一个重大的设计缺陷。到了实战中,定远舰主力巨炮发射的第一发炮弹,其强大冲击波和炮口焰,就直接将正在司令桥上观察敌情,指挥作战的提督丁汝昌和多名随员震的人仰马翻。丁汝昌被严重的震伤和烧伤,此后持续了大半天的海战,丁汝昌都不能再指挥,这是北洋舰队海战失利的第一个重大不利。
定远发射的第一炮没有击中日本舰队,反倒把自己的司令部全打倒了。而日舰开炮后,却一发就击毁了定远舰的信号旗系统,这也是国运走下坡路时,战场具体运气也差的典型事件。司令受伤,信号旗又被毁,整个北洋舰队的指挥顿时失灵,队形大乱,自然越打越不利。
看到定远信号旗被打掉后,致远舰主动升起了司令旗,但是事先似乎并无此约定,致远舰的司令旗不但没有整理好北洋混乱的队形,反倒立即招来了日本联合舰队实力最强的游击分队4舰的围攻,最终致远舰想撞击吉野,不成而壮烈沉没。
大东沟海战后,各海军强国总结胜败双方的经验教训。认为将司令舰放在吨位最大,装甲最厚的主力战列舰上,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主力战列舰的吨位大,目标也大,最容易招惹对方舰队的集火射击和鱼雷攻击,因而可能最先损失,很容易出现一开战就像定远舰一样被打掉指挥能力;而且战列舰的运动速度一般较低,很难现场观察战场形势,指挥全舰队去抢占最有利的T字头位置。因此很多国家舰队的司令部,开始设置在运动更快的装甲巡洋舰上。这种舰艇在整个大舰队中往往不起眼,不容易引来集火攻击,运动速度也快,有利于战场机动指挥。
不过装甲巡洋舰的抗打击能力远远不如正规战列舰,这种隐蔽的司令舰在战场上上蹿下跳,自然也免不了挨上几发重型炮弹,一旦被命中司令塔,也有直接被干掉指挥部的嫌疑。
因此后来有的大国海军,又多选择将舰队司令部设在战列巡洋舰这类舰艇上。以求提高综合生存率。
美国海军在二战中打过规模最大的激烈海战,在这方面的经验最多。后来美国海军形成制度,一般的特遣舰队,实行双司令部体制,舰队司令和副司令分别处以不同的两舰,司令一旦重伤或者阵亡,则副司令立即接替指挥权。若舰队中有大型航母,则实行三司令部制度,第一司令一般不在最大的航母上,在激烈的海战中依次按顺序指挥和互为备份。
在当代一艘军舰能否当司令舰,其先进程度也非常重要。比如8400吨的现代级会受系统更先进4500吨的054A指挥。随着我军先进的055和国产航母越来越多,自然也会实行舰队双司令部甚至是3司令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