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几天,8万余吨平台在至少2艘“老式”驱逐舰的护航下,已经通过了某战略水道,顺利南下进入了南部的边缘深海海区。外界猜测有可能最终现身南端的某巨型军港之内。那么这个新过程,到底是要确定在某军港内正式刷号服役,还是作为一次新的跨区域试航行动呢?目前看来两者兼有的概率很大。毕竟北回归线以南与以北的边缘海,无论是海水的水温密度盐度还是透明度,包括日常涌浪的高低,这些与航海性能直接相关的自然要素;还有大气层的温度密度透明度以及日常的风力风向,在南北不同区域都相差巨大。作为一艘全新的巨型战略平台,无论是航海科目还是更关键的航空收放科目,8万余吨平台进入南方海洋还都是第一次。而且跨区域机动期间还首次面临非常现实的“D情”,
图片
这些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急剧变化,都是需要提前体验与获得全新的实际参数。因此8万余吨平台的首次跨区域南下,谁都不能否认有继续试航的需求与先天动机。但是也不能因此一口咬定就绝对不会在本次南下期间正式刷号官宣服役。因为此前的几年,同样是战略级别的大型航空类舰艇,首次南下进入某军港期间,就“顺带”着正式刷号服役的情况是有的。比如4万吨级两栖大舰中的首舰,就是首次南下后综合测试了大约2周,就进入南端的某巨型军港刷号服役了。而该舰在离开生产他的母港,开启首次南下之旅的阶段,被外界观察到甚至连主飞行甲板的加厚保温防滑涂层都没有正式施工,只临时在飞行主甲板的基层钢板上面紧急喷涂了一层薄薄的油漆就出海了。当时谁也没想到加厚涂层,
图片
是由试航期间的船员,而不是原产船厂的工人在南下航行期间完成的施工。而目前8万余吨平台的综合施工完整度,尤其是主飞行甲板的加厚涂层,也包括其他重要的航空航海附带设施,其完成情况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标准,甚至连30多个甲板停机位都划分的一清二楚。除了在飞行甲板的最前部、舰岛的侧面,以及船身的前锚链口附近,最后喷涂上“18”的船舷号之外,其他需要外观施工的项目几乎都已提前完成。再加上这次南下跨区域大范围机动期间,根本没有挂出“我在试航”的信号旗,因此这次行动明显已经具备准实战背景,最终在南方核心基地正式官宣服役也是随时能办到的。当然平台再大再强也只是一个基础,配套的大批舰载机何时满编部署上舰才是初始战斗力形成的最终标志。
图片
这期间要提前完成的系统建设其实是非常庞大且复杂的。比如配套的巨型军港岸桥,日常维护必须的巨型干船坞,这些专项在过去持续10多年的密集建设中都已经顺利完工。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大批舰载机的陆基停靠基地,只有这个似乎还是未知状态。不过可以临时借用HAI航的现有基地作为过渡。这样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六七十架主力舰载机在大规模跨区域机动后,集群性的顺利拦阻上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