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松:三秋落叶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2016-06-21 21:35:48



当我们看不清事实真相的时候,那么就不要追求细节,而是登高远望。看着山脚下的那一片丛林,你会发现虽然在山脚下欧美都是绿色茵茵,几乎不可辨别,但只要你登上高山,放眼远眺,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的绿色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片是浅绿,那一片是深绿,还有什么鹅黄绿之类的,不一而足。这其实也就是我从韩非子文章中“势”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的结果。由此,我们虽然不能从细节中看出欧美的不同,但可以从整体的利益布局中得到他们并不尽然相同的结论。

这是我三年前的观点。三年过去了,现在的世界局势,基本上已经和三年前调了一个个儿,对于欧美的分歧大家都已经洞若观火,心中了然。特别是对于美国目前希望资本回流,更是从美联储火急火燎的想要加息的心态中看出美国希望从欧洲剪羊毛的架势。于是很多人就认为,美国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欧盟给晃散了架,【就像一个孩子为了摘树上的苹果,不顾苹果树不堪猛摇而拼命晃动,非要把树上的果子晃干净才心甘。】,好像这样,就可以让资本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的流向美国。不过,我不是这么认为的。

欧美虽然有着很大不同的利益诉求,但无可否定的是,他们都属于一个色调。二战以来,因为欧美市场的广泛交流,存在于这两个地区的资本早已经混为一体,难以剥离。我们经常说的西方政府是资本的代言人这句话是没错的,也是大家都认同的。那么一个广泛存在于西方乃至于世界的资本势力也就超越了国界的限制。他们实际上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利益目标。而想要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就一定要能够驾驭这些政府。只有凌驾于政府之上,他们才能为所欲为。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所谓资本回流,也只是美国政府或者是美国本土资本势力的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代表是这个世界上一个更庞大的资本势力的想法也是如此。

记不得是谁说过“音乐是无国界的,但音乐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套用在资本势力上来说,就不怎么对了。在自由化市场越来越流畅的今天,一些掌控世界资源的资本势力早已经没有了国界之别,特别是在欧美市场,他们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所谓的资本回流对他来说只不过是选择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而已。美国也罢,欧洲也好,那里安全就往哪里走。真要急蒙了头,跑到中国也未可知。可是,资本不单指那些会流动的钱,还有不能流动的产业。欧美资本的产业无所不包,从厂房到人才,从资金到市场,都是他们的资本。钱可以流来流去,但固定资产不可以。所以,即便美国再怎么想着资本回流,也不可能超越资本,把欧洲一棍击碎。

一个玻璃器皿里装满了珍珠,这个器皿对于美国来说,就是欧盟,而欧洲各国就是那些珍珠。美国人仗着二战的余泽和强大的实力,一直强霸着这个器皿,英国就是他放在欧洲的器皿管家。美国作为器皿的守卫者,会时不时的从盘子里偷走一些珍珠,但也会经常性的培养一些珍珠,以达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效果。但如果英国这个管家要是甩手不干了,那么这个器皿就极容易打破,如何捡起这散落一地的珍珠,是美国的一道大难题。而此时觊觎已久的他人或许就会趁机捡起几颗,塞进自己的腰包。这个他人,中国这个坏小子或许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美国不会希望欧元区瓦解,也就不愿意这个器皿管家撒手不干。他所需要的是一个弱而听话的欧元区。相对而言,中美都不希望欧元区崩溃。因为如果欧元区崩溃,美元和人民币将会无可避免的直面决战。资本将会失去一个庞大的避险资金池,而人民币和美元必然会因为两者相斗,两败俱伤。即便美元战赢了人民币,结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终或许是这样一个局面:当中美因为没有三足鼎立的回旋余地而直面相斗之后,会让另一种货币异军突起,这个货币或者是日元,或者是浴火重生的欧元。后一种的可能性更高。

但我为什么说英国脱欧对中国更有利呢?这里面有个时间差的问题。即便英国真的脱欧成功,欧盟也不会马上解散。它会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更艰难的存在,这就是中国的机会。上篇文章中已经说过,当英国和欧盟作为两个主体对外进行资源竞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讨价还价,择优录取了。此时的欧元区会更加衰弱,会更加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这样可以依靠的国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那么又有人要问了,既然你说欧美资本的共通相容的,那么欧洲资本选择背靠美国的意愿不是更多一些吗?

从表面上来看,的确如此。但我们要知道,国际资本和国家资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大国梦,特别是对于欧洲的三驾马车。他们政府本身也是一种资本的代表。都有着对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利益诉求。国际资本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这些国家资本,要不然,欧美早就合体了,哪还有那么多麻烦。正如美国,我们总是说犹太资本和美国本土资本内斗得也相当厉害,就像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表达。华尔街资本和军火汽车资本也有着矛盾和冲突。只要资本存在,斗争就会不止。这大概也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资本主义判了死刑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资本之间的不信任而导致的戒心就会让他们有多面选择。欧洲的国家资本会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选择与那个稍弱的一方作为战友。诸葛亮选择吴国作为盟友而不是选择魏国,也是基于这一道理。盟友太强,就容易变成主人。盟友实力相抗,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毕竟这是在选盟友,而不是选主人。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就简单多了,他需要选择的只是主人,所于是他选择了美国而不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