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在东北部距边界不远处布置了重兵,这些年更是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就包含了多达8个以上的空军基地/军用机场:
印度在此部署了大批作为其空军主力的苏-30MKI战斗机,不仅数量更多,性能上也自认为超过对手。然而大国之争讲究战略纵深,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空间概念被缩小,过多的在前线部署兵力,很容易在前面几波的远程巡航导弹/对地导弹的打击下被摧毁于地面之上,特别是在对方有很强大的弹道导弹打击力量和规模庞大的轰炸机部队的时候,而且其总体空军规模也比邻居小很多。
布置于前线山地机场的印度苏-30MKI机群
另外,在现代战争中,武器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前有种说法叫“战机机动性增加一倍,作战能力增加一倍;导弹性能增加一倍,作战能力增加8倍”,可见武器性能对整体作战能力的影响。
印度目前的苏-30MKI战机,装备的还是老式的第3代的空空导弹,比如负责中距作战的R-77(中程,射程80公里)和负责格斗的R-73。俄罗斯在航展中倒是有展出这两款导弹的最新改型RVV-SD(中程,射程110公里)和RVV-MD(格斗),然而并未见印度购买,虽然这两款只能算3.5代型。
航展中的RVV-SD导弹
反观中国,目前新一代(第4代)的中远程空空导弹PL-15(射程约150公里)和格斗弹PL-10已经开始在各机型批量服役,超远程空空导弹(代号未知)也已经实际部署。
原本印度购买自法国的“阵风”战机可以带来一款新一代的“流星”中远程导弹(射程150公里),但一个这对于目前来说还属于未来时,远水解不了近渴,一个是“流星”导弹所采取的冲压发动机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射程,但由于进气道对气流状况的敏感,不适合对付战机类的高机动性目标。
目前冲压发动机多出现于反舰导弹上,而中美俄3国在新一代空空导弹中都是采用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方式,可见3国均对冲压方式的不待见。我国也曾有个冲压发动机空空导弹的项目,但目前新露面的几款新型中远程导弹均为“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方式,估计那项目悬了。
欧洲“流星”中远程空空导弹
印度目前只能指望未来俄罗斯开发出一款新一代的中远程导弹或者引进美国的F-16后,能够购买AIM-120D导弹。只是这种导弹只能挂于F-16上,而当他们服役后,恐怕面对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携带全套新一代导弹的歼-20了。(利刃/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