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时: 心急如焚 如何避免民共火车对撞?
2016-03-29 21:14:23



大陆展现坚持“两岸同属一中”的基本立场,但衡诸民进党内外情势与台湾政党对峙现实,可能很难期待蔡英文的就职演说,能做出让大陆可以接受的论述,那么,民共的火车真的即将对撞吗?我们只能心急如焚袖手旁观吗?

  中国时报今天社论指出,要客观探究这个问题,勉力找出民共之间可能的共识,应先理解大陆对台政策的沿革与理路。大陆对台政策并非铁板一块,曾经数次调整,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毛泽东时代的“解放台湾”开始,到邓小平时代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个阶段两岸官方互不往来,民间低度往来。胡锦涛时代提出“两岸和平发展阶段论”,宣示大陆在实现和平统一的终极结果之前,将致力向台湾释放善意,与台湾各领域展开互利合作,对台政策进入新阶段。
 
  2005年连胡会后,两岸和平发展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马英九执政后两岸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文化、科技等诸领域的合作也更加频繁,并签署了27项协议,两岸民间往来也开放三通和种种便捷化措施,让两岸进入大交流大发展时期。

  两岸和平发展政策是大陆对台政策第一次得到台湾社会广泛接受,对两岸关系正常发展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其终极目标仍然是和平统一,这在台湾社会内部却仍然具高度争议性。大陆希望在这一阶段能够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明确两岸关系定位,解决两岸互动的主体身分问题,马政府也曾将此作为主要政见争取选民支持。但随着两岸互动过程中的分配不均问题引爆社会不满,反中情绪开始弥漫,“两岸和平协议”也被民进党污名化为投降协议,台湾社会内部接受度大大降低,洪秀柱在国民党主席选举时提出相关议题,也受到党员反弹压力。 

过去选民曾经支持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现在却普遍抱持疑虑,固然与反对党的长期污名化有关,但不能否认,在台湾人认知里,“和平”已成为正常状态,不再有得来不易的珍惜之心,也不再对台海紧张对峙有警觉之意。

  随着新政府上台,两岸关系很可能再度进入祸福难料时期,蔡英文迟迟未就九二共识表态,也没有回应大陆有关一中原则的喊话,显然将侵蚀两岸活动的既有政治基础。

  虽然大陆两次三番强调不论台湾内部政局如何变动,大陆对台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蔡英文承诺对大陆绝不挑衅,但陈水扁时代的种种情境提醒了我们,当两岸官方不能有效沟通,两岸产生相互疑虑之心,星星之火也会引发大火。但我们更担心,随着台湾内部政局的变动,政府仍然有可能重蹈扁政府覆辙,以两岸纷争分散台湾内部对执政党的压力,这无疑是两岸关系不能承受之重。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以法治化的形式巩固两岸关系既有发展成果,并将两岸互动模式和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或至少在民进党内成为政纲的一部分,将有助于避免两岸关系逆转。在两岸关系可能进入冷和的背景下,两岸关系制度化的需求就更为急迫,两岸之间签署更具原则性和宣示性的政治协议,无疑有助于避免两岸关系重新走入紧张对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