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年轻一代亲身感受:出了国才更爱国!
2019-08-08 07:34:25





今年亲戚的俩孩子刚刚高考完,假期没什么作业,家长就让他们多出去转转。其实他俩四五岁的时候也出过国,不过年龄太小没什么印象。现在马上就要上大学,也马上到成年人的标准岁数了,正是再次出国涨见识的最佳年龄。先后报了2个跟团游,去了不同大洲的8个国家。这里面没有日常感官上特别差的国家。经济最一般的,名义上的人均GDP也和国内差不多,更多的是欧洲发达国家和东欧第一档的国家。因为太穷太乱的国家家长也不放心让俩孩子自己去。有的名义上的人均GDP 是国内的4倍甚至6到7倍。而东欧的波兰、捷克等国家名义上也在1.5万美元以上。没去以前都以为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高于国内。现在他们俩还没回来。不过在通过手机软件和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长辈谈了不少感受。瀚海狼山就大体整理一下。
首先,没出国以前,年轻人都以为国外的一切都“自有”。出了国才知道根本就是笑话。比如去的一些君主制国家。对国民的思想和精深控制,在国内根本就不能想象。即使中国古代的皇帝,也没有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立牌上供的传统。中国古人上香上供的只有两类,第一是神佛,第二是已故祖先。而国外一些年轻轻的在位君主,不论是市场还是商店,旅馆还是大街,到处都被立像而且还被上供。这在国内根本不可想象。其实我们的年轻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对其国民的S想控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强化君权,而是变相强化神QUAN,在当今如此现代化的世界还在把君主包装成半人半神。让第一次见识的年轻人大吃一惊。君主制国家是这样,那么那些所谓的发达欧洲国家,就一定自有吗?绝非如此!比如年轻人参观国内的历史古迹,很多都喜欢叽叽喳喳的现场对历史人物做一番评论。
甚至会对历史人物开一些玩笑。但是在国外参观时,当地导游会当面告诉年轻的游客:老老实实的看景听介绍,别没事乱发评论。尤其是一些和二战历史相关以及比较争议的历史人物。如果乱发议论,乱做标志性动作,引发当地人投诉,招来警茶,导游可帮不了你们!还有年轻人在国内喜欢开胖子、长得比较黑的人的玩笑,但在人家地盘上,这可是绝对禁忌。因此俩年轻人说:谁再说国外比国内自有,绝对当面怼抽他!
出国看看国外的市容市貌,名义上和国内人均GDP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普通市面景象,简直堪称破破烂烂。甚至破烂到让人震惊的程度。只有这些国家的首都核心区和旅游景点区。才稍微规整一点。但是也就和国内的县城差不多。至于东欧一线国家,名义上1.5左右的波兰捷克。现代建筑也不多,大多数还停留在苏东时代的老样子,严重缺乏现代化气息。如果一个国家的市面能和国内一样,那么必须人均超过3.5万才行,低于这个数字的都是白扯。而论市面活力和人气,更没有一个可以和国内随便一个三线城市比。
最好的德国、奥地利等。虽然干净整洁,但是市区都不大,感觉和澳洲差不多,仍然是大农村。过去经常看图片笑话三哥的电线可以当蜘蛛网。去了多个国家才知道的,电线能当蜘蛛网的国家,三哥绝不孤单!就算是人均4万多美元的,有些居然在市区还有大片的裸露电线,因为他们并没有普及城市地下电力电缆,还说什么油纸包?年轻人出门必有的移动高速互联网,跑的8个国家,却不是每个国家都普及。而这点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反倒普遍好于欧洲国家;东欧国家普遍好于老欧洲国家,原因很简单。凡是网络信号好的,都是由某为和某兴建设了当地的网络。


年轻人出国后最不适应的一点,就是好几年都不用的纸币现金,又要重新学会使用。为了路上上洗手间,还得专门兑换一包1欧元硬币,因为洗手间门口往往有一位在收硬币。而国内景区的洗手间早就基本全免费了。大部分老欧洲国家白天安静的吓人,如果景点附近的街上看到有三三两两闲人,最好躲远点,因为基本都是北非和中东难民,无所事事,偷摸拐骗。一位同行者回头取东西不到20秒,相机连三脚架就被一伙貌似北非人顺走了。8个国家的各大景点,最多的就是中国游客。其他白人游客美澳和俄罗斯的多点,过去常见的日本游客,几乎少到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