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提起自己国家丰富而辉煌的历史,因此他们乐于接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计划。2013年底宣布的“一带一路”计划旨在恢复中国古代的海路和陆路贸易路线。中国希望投入近1万亿美元政府资金,在十年内将中国与40多个国家的贸易额提升至2.5万亿美元。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被鼓励在海外基建等领域进行投资。中国规划者将这视为输出钢铁和重型装备等行业过剩产能的一个出口。这看起来很可能会引发一轮巨大的投资热潮。
根据《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5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据荣鼎咨询公司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估计,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可能从2014年底的不足8000亿美元增加至2万亿美元。
海外寻求人才技术
回想由国有企业引领的上一轮中国全球化浪潮,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前景感到高兴。
幸运的是,未来中国的潜在投资者更有可能是具有市场意识的企业家而不是国家龙头企业。中国企业开始受够了向外国人支付许可费和版税。因此,哈佛大学的柯伟林说,它们现在不再租用或窃取知识产权,而是在海外寻求获得尖端人才和技术。
中国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好。芬兰银行去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中国在欧盟的投资情况进行了探讨。2004年中国对欧盟投资几乎为零,而到2014年已经达到140亿欧元(约合180亿美元)。他们之所以选择欧洲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国企业常常在那里寻找新市场并收购品牌、技术和知识。他们发现,中国对欧盟的这些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效率和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推高了它们的整体销售额。
进军全球造福世界
谢祖墀在《中国的商业颠覆者》一书中提出,“中国的企业家公司在国际上将变得积极主动得多,打进新市场、收购企业并雇用高管”。他相信,这些公司将对许多行业的老牌企业构成巨大威胁。不过,进军全球的中国企业家同时也会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