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现代海军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比如我们曾经关注最多的舰炮,现在已经被各种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取代,甚至有人说,舰炮这一设计早已落后于时代,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直到二战期间,海上较量还是坚船巨炮的时代,舰炮直接决定了战舰的战斗力。但随着二战后导弹技术的突破,舰炮的地位大不如前。然而世界各国都没有放弃舰炮的研发,更多更先进的舰炮陆续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就是因为舰炮超强的进化能力,优秀的性价比以及高度的灵活性。
首先,现代舰炮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单纯的火炮,虽然它看上去像是军舰上最简单的一种武器。但在舰炮发射台内部,是一个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和多功能的复杂武器系统,由炮塔,动力舱,供弹仓,技术设备舱和主战中心舱等。
这已经让舰炮能够具备除了对地、对海攻击外的其他能力,现代舰炮可以用来打击亚音速飞行的空中目标,甚至还能用来反导弹。随着新型舰炮技术比如电磁轨道炮的进展,未来舰炮还有相当大的“进化”空间。
其次,舰炮拥有无与伦比的经济性。
舰炮不但口径巨大,而且拥有超高的发射速度。以法国100MM紧凑型舰炮举例,该舰炮就安装了一种外循环冷却系统,每当发射一枚炮弹,冷却系统就会自动对炮管进行清理,延长炮管寿命,并提高射速。
在理想状态下,法国100MM紧凑型舰炮的最大射速可以达到90发/分钟,堪称火力怪物。舰炮在军舰上并不会占据太大空间,但其在应对低烈度战争时比导弹的性价比高太多了。一门舰炮足以抵得上一个炮兵营,这并没有夸张。
舰炮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灵活的机动性。
传统的炮兵部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机动性不佳。虽然目前已经普及了自行式火炮,但对于威力较大的榴弹炮来说,连军用运输机都无法挂载,但是舰炮就不同了。
舰炮本身威力惊人,可以随着军舰自由移动,非常灵活机动。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舰炮依然是无与伦比的武器,只有在靠近内陆的地区,传统炮兵才会找回场面。
然而随着电磁轨道炮的出现,连原本不可能的地区也将成为舰炮的打击范围之内。目前,世界各国舰炮的射程在一百公里到两百公里范围内,而电磁轨道炮的射程可以超过450公里,而且未来还有相当大的进化空间。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军舰的多用途发展,比如一些小型的导弹巡逻舰,扫雷艇,综合补给舰等,上面都取消了作为主炮的舰炮设计,只保留了一些近程防御武器。
这也是由于不同军舰的用途不同而决定的,不能因此就断定舰炮将退出历史舞台。除非未来人类导弹技术的成本能够和炮弹持平,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