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等媒体连续刊发评论,反击国际金融大鳄唱空、做空中国的言论,反击国际势力攻击中国的舆论。这样的做法非常正确,而且炮火还显不够,因为许多民间媒体的舆论导向还是存在问题。尤其是一些亲美、亲西方的媒体,尽管它们没有原创性的言论,但“选择性倾向”依然表露无余。所以,如何引导舆论,并通过引导舆论不仅为境内市场提供正确的预期,同时也要加大中国舆论对外的影响,这方面,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大量的心理学方向的常识需要研究和借用。
但仅有媒体方向的言论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各经济部门是不是也该对市场预期引导发挥积极作用?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天发表言论,从五个方面反驳了境外势力最近一再引导的、所谓“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期。但是,徐绍史先生的言论是不是能讲得更加艺术一些?比如,用一些比较、用一些前景描述性的方式,让人们不是只看到现在市场规模,而是增强市场对未来的信心?
我们一再强调,金融战首先是舆论战。因为,舆论决定预期,预期决定价格。其实,搞市场经济也同样如此,市场预期至关重要。预期好,老百姓、企业才敢于投资、敢于消费,经济良性循环;预期不好就不敢投资和消费,而经济则恶性循环。所以,我们看到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采用了大量手段去管理预期。比如,经济虽然不好,但它们大量使用“好于预期”的概念。先让经济学家预测,经济学家一般比较保守,而且看到的问题较多,所以一般给出的数据都比较难看,但最终的统计结果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测,这就叫“好于预期”,而市场因此而受到激励。总是“好于预期”的结果,让人们预感到经济好转,而这样的结果会给社会以强大的“正能量”,并保持经济的良性循环。
再比如,美国的失业率到底多高?现在的统计显示已经低于5%,但这是真实失业率吗?我看到的报道显示,大量已经过了失业保障期限,同时放弃寻找工作的人群数量空前庞大,而他们已经被排斥到失业率统计之外。如果把这部分人群纳入失业率统计,美国真实失业率高达10%以上。但我们看得到真实数据吗?看不到。这说明,美国已经把相当大的一群人踢出了社会需求,基本停止了社会资源消耗,将变成自生自灭的人群。恐怕所有人都知道美国失业率掺假了,但谁都不道破这个事实,为什么?因为,它们需要这个数据去影响市场预期,去激励经济良性循环。
所以,中国需要学习,不是去学习造假,而是学会“更加艺术”地处理问题,学会辩证地分析和解释问题,学会向人心输入正能量,从而保持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一点都不错,我们一再强调良性循环,这是至关重要的经济调控的学问。但我们这些年问题很大,宏观经济调控在不解释、不疏导、不沟通的前提下,忽左忽右,无论左右都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做法也导致市场大起大落,债务市场利率大起大落,股票市场一样。
在经济舆论的引导方向我们与美国确实存在巨大差距。说实在话,中国的舆论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庞大,不可谓没力度,但他们当中有谁懂经济?有谁能看破西方以及国内经济舆论的内涵和用意?有谁在没日没夜地研究应当如何引导经济舆论?如果没有一整套常备机制,中国经济舆论必然时时被动,必然给中国经济带来“量变到质变的恶变”,所以,中国必须补上这一课。
还有,面对做空势力,中国除了舆论反击之外,我们还要认真自省。找到“形成做空理由的核心问题”,并加以改变,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对抗国际投机客的恶意行为。我这些年、这几天已经在N遍陈述事实:中国金融改革中存在大问题,导致我们经济今天的结果,我们必须认真修正。否则,境外金融大鳄它们看得明白,不管你现在怎么说,它们都会沿着自己看到的客观经济逻辑,预判你的未来。因为,只要你的死结还在,恶化的逻辑未被清除,那问题的发生只是早晚的事。所以我们的关键是:斩断导致中国经济不断恶化的逻辑线。
我们是不是已经意识到,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背后,其实是实业资本争夺?2月3日,美元突然大幅贬值,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需要实业资本,而不需要套利资本。美元贬值的直接市场效果是:赶走套利“热钱”让它们到中国去搅和,并通过人民币相应的升值进一步恶化中国实体经济金融环境,同时让更多的实业资本流入美国。这一点,欧洲和日本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们纷纷采用负利率政策,同样在制造大量“套利热钱”,而使本土更加适合实体经济生存。
所以,如果美元贬值成势,对中国、乃至全球麻烦事都会很大。第一,大量热钱会不会以更大的攻势狙击人民币?第二,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因美元贬值而暴涨,全球经济会不会进入滞胀期——物价上涨,经济回落?第三,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会不会因此而崩盘?第四,全球经济从新走向新一轮割据状态?所以,中国的眼睛不能总是盯住人民币汇率,而更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实业资本争夺中获胜?我们看到,中国QFII正在不断放宽准入,但我希望中国不要向金融市场提高过多的做空工具和衍生品,严厉压制货币投机,让中国金融的运行速度慢下来,安静下来,切切实实变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