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钓鱼岛必有一战——这大概是每次钓鱼岛危机升级时,很多人抱有的想法。在前几天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1月27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外交政策>如何迷迷糊糊与中国开战——并且输了》(作者:丹·卢斯、凯斯·约翰逊),文章描述了该刊两名记者与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军事推演专家简单推演中日为钓鱼岛开战的过程。推演中,中国在5天内将美国和日本击败,夺得钓鱼岛,并将日本的重要经济目标和海军几乎全部摧毁。
这当然是一次不严谨的推演,但从日本方面来讲,自2012年上演购岛闹剧以来,日本就开始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在政治和外交上动作不断,甚至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单方面或与美军进行所谓的夺岛演习已有数场次,武力岛屿争夺意图暴露无疑。向着越来越务实的方向努力,或许假戏会成真,足以引起周边国家重视。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与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等都存在着岛屿争端,日本自讨没趣、无理取闹,与周边国家渐行渐远,会使整个东北亚地区陷入动荡和不安。
夺岛行动讲“策略”
夺岛行动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话题,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能有其特殊之处。日本从遮遮掩掩到堂而皇之、明目张胆地搞夺岛演习,企图和用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外界眼花缭乱,值得细致体味和全面分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把赌注押在了武力解决岛屿之争上,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已经对夺岛行动进行了周密计划和部署,或许已做好了背水一战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准备。但或许意识到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对手的强大,夺岛行动不可能顺理成章或一蹴而就。
其一,打响夺岛“舆论战”和外交战。日本方面处心积虑、挖空心思抓住各种机会进行舆论宣传,对亚太地区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拉拢力度前所未有,不断以出售或赠予武器、经济援助等方式示好。通过外交手段不断游说相关国家,甚至国际社会,还扮演着一副受害者的模样误导、欺骗、迎合有关国家,为夺岛造势。中国有句古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被日方用的活灵活现。因为这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行当”。此外,通过大量的舆论宣传,误导本国民众,赢得更多的民众支持和理解,从历次日方所做的国内宣传来看,民众被误导的可能性极大,效果也十分明显。
其二,极力把控作战规模和态势。尽管日本在历史上有过“蛇吞象”的心理和行动,根据目前日本的现状和举动来看,可调动的资源相对有限,根本经不起长时间“折腾”。换句话说,日本发动或控制大战或持久战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日本的政治家应该十分清楚。日本在二战期间,把整个亚洲拖入战争,日方也独吞战败的苦果。因此,在岛屿问题上,日本政治家不会放弃岛屿主权,也不太可能贸然行动而因小失大,但局部擦枪走火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生或在故意设定的条件下发生,毕竟日本具有相当的军事实力,也是经得起一搏的。
其三,构建相对完备的武装力量体系。虽不能说日本自卫队已经武装到牙齿,但完全可以认为经过了处心积虑、精心设计和筹划。整体发展趋势是进攻型,海上自卫队的武器家族门类齐全,用P-1替代P-3C反潜机对付潜艇;“爱宕”级驱逐舰对付航母;日美计划共同开发“三体舰”对付战舰;“日向”号护卫舰作为万吨级以上的战舰,可搭载直升飞机;也可能将LCAC气垫登陆艇作为夺岛急先锋,护送为陆上自卫队登陆;完善宙斯盾战舰群,拦截来自多个方向的弹道导弹;“苍龙”级潜艇陆续服役,还计划从美国引进大型两栖攻击舰和美海军M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以加强钓鱼岛及冲绳附近西南诸岛的防卫和警戒。陆上自卫队加强防空网建设,引进“黑鹰”直升机配合夺岛作战,换装10式坦克替代90式坦克;陆续装备13式战车;用12式导弹封控宫古海峡;并组建“网络空间防卫队”。航空自卫队部署F-2战机、空中加油机;大力发展第五代战机和使用E-2、E-767、E-3预警机,装备X波段雷达;发射新型卫星监控敏感区域的军事动向。可见,“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日本自卫队各型装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足以表明已经做好应对多种复杂情况的充分准备。
其四,武力夺岛成为必然选择。与周边国家剑拔弩张的咄咄逼人态势时有发生,可见,武力夺岛必然是日本的重要“选项”。日本深知没有军事实力就别想对岛屿主权有何诉求。日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使用武力解决岛屿争端,备战自然也就成为日本自卫队的使命之一。曾试图派出少量特种作战分队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破坏岛上既有设施,清剿岛上人员,直接控制和占领岛屿。此外,还考虑民间力量在海上自卫队和保安厅的协助下,长期驻守岛礁。军民双方演“双簧”也是有可能的,形成占有即拥有的有利于日本的局面。但考虑到争议岛屿与日本本土相距较远,长时间、高密度火力覆盖岛屿的可能性虽不能排除,但可以说,扩大态势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夺岛时机有“讲究”
有人说,日本是个有危机感的民族;也有人说,日本是个“好战”的民族。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岛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岛屿与日本没有什么关系且距日本本土遥远,尽管日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但也决不会放弃诉求,无论是强攻硬取,还是巧取豪夺,日本一定会铤而走险、奋起一搏,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向外扩张的野心还在。
其一,乘人之“危”,突然袭击。日本擅长于突然袭击,也有称之为“偷袭”。日本有着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鲜明特征,历来十分重视情报搜集工作,大到一国之策,小到兵要地志细微变化,都绝不放过。采取“硬碰硬”的夺岛行动,或者说,直接悍然发动军事冲突,从周边态势来看,日本不太可能轻举妄动,因为根本承受不起还击的痛苦。主要还是利用别国无暇顾及之机。比如利用别国庆典、处置国内突发情况等时机,发起突然袭击。也可能利用别国陷入某些危机,力不从心时,日本出手夺岛,这样一来,无须冒太大的风险便可以攫取岛屿。
其二,抓住国际社会创造的难得“机遇”。“机遇”不是时刻有,而且稍纵即逝,但可以积极营造。一是利用国际社会舆论的机遇。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固然难得,但如果有部分大国家在敏感问题上表态含糊其辞,或者“视线”转移到别的重大问题上时,日本可能会抓住这个机会,采取某种行动。二是利用后台“大佬”默许的机遇。有集体自卫、共同防卫等文件作为支撑,后台“大佬”不会坐视不管,审视各方利益,特别是自身利益的需要后进行综合考量,或许暗中默许或支持日方的行动。
其三,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登岛作战与陆上作战区别明显,受气候、海况等自然条件限制。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反复敲定登陆作战地域、时间和兵力规模,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经过长期数据搜集和计算得来的。夺岛行动不仅有来自敌方的威胁,而且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风高浪大,海上生存对参战人员也是一大考验,攻防双方力量对比甚至会达到10:1。日本四面环海,日本人拥有丰富的海上生存和活动经验,利用海上优势,避开劣势是日本自卫队的必然选择。
夺岛样式多“花样”
日本向外“拓展”的势头十分强劲,有可能突破“限制”,动用一切可能动用的手段和力量。为了达成夺岛目的,决不坐以待毙、墨守成规,而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设计多个作战预案,既会准备打堂堂之阵的准备,也会为突袭准备,多手准备供战时临时决断,以尽可能把握“胜算”。
其一,特种作战不失为一种备选样式。岛屿作战不同于大规模侵略战争,夺岛行动灵活多变,由于岛屿面积小、作战地域根本容不下如此多的兵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驻守人员既然相对较少。特种作战作为夺岛行动完全在日本的考虑之内。杀鸡何必用牛刀,能用最少的作战力量,不会动用如此庞大的作战力量投入战斗,也不至于使战事升级,派出少量兵力,在海空力量的掩护下,特种作战力量直接清剿驻守岛屿的对手兵力和装备,迅速达成既定目的。随后,派出相应的海空巡逻力量,扩大整个态势,使态势迅速向着日本有利的方面转变,轻而易举地将岛屿收入囊中。
其二,或许开启岛屿争夺战中无人作战“先河”。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清剿基地、极端组织等已有过多次成功战例,尽管国际社会一再谴责误伤无辜民众,也没有最终动摇和阻止美军使用无人机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无人机的作战性能在某些方面优于战斗机,特别是滞空时间长、航程远,具有侦打一体功能,适应多种天候条件下遂行任务,效益相对较高。日本引进美国无人战斗机意在采用无人机作战,减少政治风险,也为外交留有回旋的“余地”,不会使问题陷入僵局。
其三,多种力量联合夺岛行动。这是最为传统的作战样式,投入和消耗十分惊人,可能是中等以上规模战争,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尽管日本有较为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从这些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力量建设可以看出,也是日本自卫队演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岛屿进攻作战,就是岛屿防御作战或者远离本岛的其它一些作战新式。当务之急,还是岛屿进攻作战,常用的海空联合夺岛作为最基本的行动,也是强化其它作战能力的基础,换句话说,其它行动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