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炮弹能储存多少年?
2019-05-06 08:12:37



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往往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也就是说突然爆发的战争占据了多数。不论军事科技如何发展,枪炮仍然是当今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人类战争的最主要武器。虽然大国之间的战争,已经发展到战机、军舰、导弹甚至是在太空和电磁层面决胜负。但是大国之间可能爆发直接冲突的概率仍然存在。进入21世纪后的全球局部战争表明,中小国家作为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竞争场所,进行代理人式的战争成为目前全球热点冲突和战争的常态。比如最近几年的叙利亚战争,就是典型的大国角力场。这种中小国内内部的战争,虽然也有一部分高科技兵器参战,普通的枪炮坦克,却仍然是作战的最主要方式。这类战争必然导致常规炮弹和子弹的海量消耗。如今全球的主要几个军事大国。一方面要防备本国卷入大规模的常规冲突。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和支援所谓的盟友。
甚至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局部战争中去。那么作为常规战争最直接的消耗火工品,也就是常规炮弹和子弹的生产和储备的数量仍然是相当庞大的!像长耳朵、美弟和俄罗斯这三个全球性的军事大国,总共储存了多少炮弹和子弹,以及一年生产和更换多少炮弹和子弹,都是不会简单公开的数字。或者具体到个位数也很难统计,尤其是美弟这类枪支泛滥的国家。但是作为重点的战争储备弹药。也会有个大致的数字。一般来说,这三大国,平时储备的各种口径的常规炮弹,是亿为基本单位的。而子弹数量更多,3国估计都有几十亿甚至百亿以上!一场阿富汗战争,美弟就消耗了十几亿发子弹。事后一统计,居然发现平均发射10万发子弹还打不死一个阿富汗塔利班。这现代化的枪法也没准了。不过也反应出现代战争的消耗是二战时代完全不能比的。过去游击队甚至正规八路5发子弹打一仗在今天看来真是不容易。
不过在苏联崩溃后,曾经世界第一的常规军力和常弹药储备也已经生锈报废快30年,弹药储备的全球第一名,已经从前苏联转移到了长耳朵家里。毕竟苏联时代生产和储备弹药,由于管理和储存条件恶劣,很多放在露天风吹雨淋30年绝大多数已经不能再用。而长耳朵家的各种弹药储备仓库的管理一直没有松懈而且不断地现代化。后续的弹药生产替换也一直在正常的进行。这样在美俄陆军现有规模都远小于长耳朵的情况下,炮弹和子弹的储备总量显然都会小于长耳朵。比如现在美国陆军的员额,加上预备队也不过80万;而俄罗斯陆军则更少,现在只有60多万。美军现在的大口径火炮只保留1万多门,而俄军只保留8000多门,都已经远远不如长耳朵家还有4万门大口径火炮这种世界第一的实力。大炮保留的最多,则配套的弹药基数肯定也要同步。这样下来,估计长耳朵家目前仍然有数亿发级别的大口径炮弹的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那么问题也来了:储备这么多的炮弹。而他们的保质期又是多长?现在已经有30多年不再有常规大战,这么多的炮弹过了保质期如何处理?炮弹和子弹都是火工品,都有保质期。作为火工品,目前世界各国规定的保质期大多在15年到25年,一般认为20年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实际上有些一战时期布设的水雷和地雷仍然可能炸响。即使储存到50年,有些品种的炮弹也能确保95%炸响。但是作为大规模战争的主要弹药,任何大国都不敢把他们主要储备的炮弹和子弹储存30年以上。因为严格按照军标,即使有万分之几的储备炮弹不能打响,这批炮弹就不能再用。因为关键时候、关键的一发炮弹成为哑弹,就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最后胜负,历史上这样的先例很多。因此当代各国炮弹和子弹储备的标准年限,都是20年左右,最大不超过30年。
战略储备仓库中储存的炮弹和子弹,属于每年存新换旧。就是每年都生产一部分新炮弹和新子弹,替换掉年代最久远的同类弹药。那么即将过期的和已经过期的弹药如何处理?有两个办法,第一,对外出口或者援助。但是这毕竟属于很小的一部分,还要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现在全球有冲突地区,都喜欢订购全新的昂贵智能弹药。而老式炮弹需求不多。这样一来,更多的普通过期炮弹,只能人工处置了。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过期的炮弹,是可以部分回收的。比如装填炮弹的TNT炸药和炮弹外壳和发射筒外壳都可以回收。就有人专门做这项工作。用高温蒸汽管道加热炮弹内部的TNT,可以把半融化的TNT直接倒出来,这部分TNT和弹药外壳都可以二次利用。无法二次利用的是炮弹的底火和引信,则需要人工拿个锤子,直接敲打将其引爆。常年做这项工作,必须带耳塞,否则会影响听力。还有一部分特殊炮弹结构复杂或者内部的炸药品质特殊,无法人工回收,只能集中引爆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