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天:俄罗斯没有出席,中国是响当当的第三
2016-04-05 08:46:45



习近平主席刚刚参加美国举办的第四次核安全峰会。习近平第一个讲话,他提出的方案主张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在全世界的核大国这个席位上,美国是第一,俄罗斯是第二,但俄罗斯没有出席,中国是响当当的第三。

  有了核大国这个位子,你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国,说话才有发言权,别人才不敢欺负你,要看你的脸色行事。

  今天正是中国的清明节,纪念先人先烈。中国人第一个纪念的应该是毛泽东。以核大国来说,这个位置就是毛泽东给中国摆下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件非常困难、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毛泽东做到了。

  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不只是给我们留下了核武器,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武器,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两弹一星核潜艇”不但代表着综合国力,而且代表着军队现代化的程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为世界五个(美、苏、英、法、中)核大国之一。此后,仅6年多的时间又研制成功了洲际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毛泽东决策研制“两弹一星”,赶超战略使中国赢得了大国地位。

  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过程

  提到“两弹一星”,不少人以为“两弹”是“原子弹、氢弹”,其实是“原子弹、导弹”。在“两弹一星”中,“导弹”有着特殊的地位。“导弹”是原子弹的“枪”,是卫星的“腿”,发射中远程运载火箭过关了,才能把卫星送上天。1964年10月中国试验成功原子弹时,美国有些人还讥笑是“有弹无枪”。在他们看来,能打掉高空机还不等于有地对地中远程导弹。其实中国的“两弹一星核潜艇”研制工程是在毛泽东的通盘考虑下安排的,并且是“导弹第一”,也就是说枪在前,弹在后。

  1945年8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泽东: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志愿军在甚为劣势装备的条件下,英勇无比,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
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完全意识到: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

  毛泽东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逐步在战术上重视起来。

  1954年秋,我国最初发现有铀矿。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汇报人把铀矿石标本和探测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拿到会上,当场演示发出嘎嘎的响声,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下去,一定可以搞起来。”他还强调说:“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是一次对中国核工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他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作为大战略家,从原子弹一出现就给予了高度关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毛泽东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此后,毛泽东又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既努力争取苏联的帮助,引进“两弹”技术,少走弯路,又强调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从培养人才、建立工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扎实起步。

  1958年,毛泽东论断:“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这一年,成立了以万毅为部长的国防部第五部,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久国防部第五部合并到国防科委。1959年6月,苏联终止合同,随后撤走了专家。毛泽东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造出原子弹。他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中央把原子弹工程定名为“596工程”,要造“争气弹”。

  为了加强对“两弹一星核潜艇”研制的领导,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具体负责尖端武器研制工程。经过千百次试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秋研制出来了,但进行试验却要冒很大的风险,因美国多次发出要打击中国核基地的威胁。为此,中央专委提出了发展技术暂不试验、不怕威胁尽早试验的两套方案。毛泽东一锤定音:“要尽早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7个月,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飞机空投原子弹空爆试验,有了可以使用的核武器。

  “导弹第一”揭开面纱

  1962年9月9日8时39分,中国空军导弹部队击落了一架美式U-2高空侦察机。周恩来称“这是空军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更是历史的胜利”。因为就在前几天,U-2入侵苏联,他们还只能提出警告,而我们却把它打掉了。当时这种被称为“黑寡妇”的侦察机,飞行高度23000米,比苏联最先进的歼击机还高出4000米,是第一次被地空导弹打落,世界怎能不惊诧?陈毅幽默地对外国记者说,“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中国研制“两弹一星”,“导弹第一”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1955年,中央作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导弹事业的决定,随即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并组建了导弹科研、设计和生产机构。1960年2月,中央军委确定的“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得到毛泽东认可,导弹研制进入快车道。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1964年6-7月,中国连续成功地发射了3枚中程运载火箭。为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就能实现导弹与原子弹结合,组成有实战价值的核武器,9月,成立了由钱学森领导的“两弹结合”方案论证小组。1965年5月14日空投核弹的成功,使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迈进了一大步。1966年9月,“两弹结合”的试验准备工作就绪。27日上午 9点整,大漠上空闪现出一团耀眼的火光,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2号”,将核弹头从甘肃和内蒙交界的巴甘吉林沙漠打到了新疆的罗布泊,核弹头在靶标上空精确爆炸。“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打破了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有弹无枪”的嘲笑。在此之前的7月1日,组建了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并将其命名为第二炮兵。不但有枪有弹,而且有了实施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新兵种。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成功,1980年5月18日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1988年9月15日巨浪-1潜地导弹由潜艇水下发射成功。中国的导弹形成完整系列,成为战场的“撒手锏”。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卫星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1960年5月28日晚,毛泽东来到上海新技术展览会,躬身仔细察看T—7M探空火箭,1956年2月毛泽东和钱学森在宴会上得知飞行高度为8公里时,兴奋地说:“8公里也了不起呀!”“应该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搞上去。”他鼓励大家为发射卫星做准备。

  经过艰苦的努力,研制、发射探空火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1964年6月,中程地地导弹的试验成功,标志着已经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中央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代号取为“651”工程(因1965年1月钱学森建议而命名)。考虑到人造卫星的国际政治影响,中国的第一颗卫星应该后来居上,比苏联、美国的第一颗卫星重量大、寿命长、技术新,还要“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经过论证,决定以《东方红》音乐代替无线电呼号,命名为“东方红1号”。为了能看见它,在末级火箭上设置“观测裙”,使人们听到《东方红》乐曲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卫星在太空运行时的轨迹。同年5月,中央批准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拟于1970年或1971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进一步加强对人造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毛泽东批准了《关于国防科研体制改组方案的报告》,使国防科研方面的研究力量按专业方向和任务分工集中到有关研究院。1970年4月2日下午,周恩来听取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情况的汇报。4月24日凌晨,毛泽东批准实施发射,当晚9点35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号令,“长征1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晚上10点,国防科委指挥报告:卫星、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入轨了!

  毛泽东决策研制“两弹一星”,取得成功。有了“两弹一星”的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郑重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就不但威慑了帝国主义,而且赢得了世界人民,鼓舞了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