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元级潜艇为何体形小:逼美在不利地形下作战
2015-10-03 16:43:11



元”级常规潜艇是中国海上武器库中最锋利的利矛之一,主要设计用于美军。该级潜艇配备了非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提高了潜艇的续航能力及隐蔽性。“元”级潜艇的体形较小,使之能够充分利用台湾周边及南海浅水水域。

  小型平台有两大优势:浅水作战及成本优势。解放军海军必然已经对当地洋底地形、水温趋势以及暗礁位置进行过精确测量。解放军海军潜艇艇长无疑已经熟悉了这些地形特征。由于体形较小,所以“元”级潜艇能够更轻易的在浅水区及沿海水域活动。

  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浅水区的底部地形非常复杂,对声音传播和噪音水平等有削弱作用——所有这些都对潜艇的隐蔽性有利。如今美国海军越来越重视这种现象。2015年3月,英国《每日邮报》一篇文章曾援引美国海军少将佛兰克·德雷南的话称,“在忙碌的近海水域要捕捉一艘近乎无声的柴电潜艇,就好比要在大城市的喧嚣中识别出特定一辆车的发动机声音”。

  鉴于柴电潜艇在被探测到时并没有“逃命”的速度及保命优势,因此“元”级潜艇的地形优势是其生存性及作战能力中的关键部分。该级潜艇的AIP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其利用浅水地形的优势,毕竟如上文所述,该系统可使潜艇在水下潜航长达数周时间。这复杂化了美国反潜艇作战的努力,因为柴电潜艇的通气装置向来都是“现代常规潜艇的‘阿咯琉斯之踵’”。

  核攻击潜艇(SSN),比如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在这种地形下活动的难度就相对较大。虽然核潜艇较常规潜艇有诸多优势,但浅水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核潜艇的主要优势:在发射后高速潜深,进而规避探测。而且,在一些情况下,海上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大型潜艇的机动性。可想而知,一位经验丰富的解放军海军潜艇艇长能够熟练利用“元”级潜艇的浅吃水优势,诱敌深入,使之进入难以接近的海峡或水域,进而迫使核潜艇在不利的地形下作战。毕竟,浅水区的地形和声学信号对“元”级潜艇更加有利。

  受到解放军海军保留“宋”级潜艇双压艇体设计(两个艇壳:内艇壳和外艇壳,而不是只有一个艇壳)决定的影响,在设计“元”级潜艇时,解放军海军建筑师主要计划利用该级潜艇执行咽喉要道控制及反水面反舰巡航导弹(ASCM)作战任务。

  对于像解放军海军这样的技术落后海军力量,双压艇体设计的主要好处在于增加了声纳吸收的面积,而且还能够加装消音瓦。虽然双压艇体设计过去是用来提高生存系数的(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的双压艇体实现了32%预留浮力,这使其即便6个舱室有中的一个舱室及其毗邻压载舱进水时,仍然能够上浮),但这种设计极不可能使“元”级潜艇在被像美制Mark 48这样的现代鱼雷击中后还能够逃出升天。

 双压艇体设计让解放军海军付出了极大的性能代价:采用这种设计成本高昂,难以维护,而且增加了潜艇的体积,进而增加了流体动力阻力,降低了发动机的有效性,缩短了潜艇航程,最终还影响到了潜艇的使用寿命。要限制潜艇体形,就需要限制潜艇内部空间,而这又会降低潜艇在弹舱、燃料供给、可居住性等方面的能力。相比之下,单艇壳设计更轻便,航行速度也更快,而且拥有更高的内部空间/排水量比,但鉴于解放军海军的技术较差,这种设计也会削弱潜艇的隐蔽性——由于消声技术先进,数十年来,美国一直使用单单艇壳设计潜艇。

  很明显,为了提高“元”级潜艇的隐蔽性,解放军乐意付出航程和速度等方面的性能代价。不过,利用双压艇体设计强化了“元”级潜艇作为咽喉要道守卫者的作用,不能在“有一天能够像核潜艇”那样执行蓝水任务。

  解放军海军可能接受了这种代价,因为“元”级潜艇无需为了威胁对方而追逐高速移动的水面舰艇:C-802反舰巡航导弹射程达180千米。“元”级潜艇还能够发射解放军新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鹰击-18。据称,鹰击-18能够以0.8马赫的速度飞行180千米,以2.5至3.0马赫的速度飞行40千米。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导弹的超音速飞行速度,在降低对方反应时间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方采取反制措施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