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如果有人从环月轨道往地球扔砖头,还真不好防御
2020-12-12 18:20:56






一直以来,都有人讨论为何不把核弹头安装在卫星上,然后随时都可以落下来打击对手。这种想法其实早在冷战早期就有,但是却没有大国敢真正去实施。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轨道核轰炸装置的可靠性和战斗力其实是不如常规的洲际导弹的。原因也不复杂:第一,核弹头当成卫星一样在轨道上飞行,虽然理论上采用一些特殊轨道可以对全球任意目标进行打击;比如采取像大多数极轨侦查卫星的轨道和高度,那么原则上在24小时内可以减速再入打击全球任何海面或者陆地的表面。虽然听上去不错,但是这种瞄准打击,在24小时内却只有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了机会,就只能等下一次24小时;或者消耗燃料强行变轨,但也需要等至少十几个小时才有一次瞄准和再入的机会。这在瞬息万变的核战争中,



显然远远不如从地面或者海面发射,然后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再入直接命中对手目标来的可靠和迅速。另外这种轨道核弹头还有一大弱点,就是如果飞行轨道太低了。比如在1000公里以下,那么从地面就比较容易上升拦截。毕竟全球最早被导弹打下来的卫星就是报废的极轨气象卫星。而如果要想避免地面的快速上升拦截,那么就需要把轨道的近地点和远地点都推高到1万公里以上。这样虽然被拦截的难度增加,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调整轨道对地面打击的难度和缩小了时间窗口。而且轨道太高,还加剧了这些空中的核弹头最终失去控制可能,有可能出现最终威胁发射国自身的情况。因此轨道核轰炸系统只是想象而从来没有被实践过。现在看来有一类未来的新式轰炸系统,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也就是从月球环绕轨道上往地球发射弹丸或导弹。



环绕月球稳定飞行的物体,速度在1.9公里每秒左右,而越过地月引力平衡点,再飞回地球的物体速度只需要增加到2.4公里每秒。这等于增加0.5公里每秒的速度增量就可以做到。而地球上当代的枪炮的发射出膛速度都可以超过500米每秒。换句话说,如果从月球环绕轨道上,在月球背面的近地点开枪、开炮或者发射导弹,那么这些弹丸最终都会落到地球上。成为对地球打击的天基武器系统。而从地球上对这种攻击体进行反击却不容易,比如发射初期850吨的胖五火箭,只能让8.5吨的有效载荷进入环月轨道。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当今地球上的任何枪炮,包括电磁炮,也包括所有的现役洲际导弹,都基本没有把弹头打到月球轨道上的能力。这等于对手站在30层楼的楼顶往下扔砖头,而你站在楼下想把这些砖头再扔回去反击,难度是绝对不成比例的。



有个好处是,地球有大气层保护,大部分从环月轨道上往地球扔的“杂物”,都会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烧毁。不过如果是有防热装置并且经过精确轨道计算的弹头还是很难防御的。比如把嫦5的返回器换成防热的弹头。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并且还打水漂,全球恐怕没有几家能拦截。因此月球环绕轨道这个“高边疆”,还是要提前去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