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几天,俄罗斯空军部署在叙利亚战场的苏35S战斗机主动爆料,说他们通过本机特有的光电系统,锁定了美国空军的一架F22A!那么这个消息属实吗?从俄方给出的黑白图片看,似乎并不是很清晰,被锁定机型看起来更像FC31,也许是仪器下的图像变形,不过F22A和FC31从某些角度看确实很相似。事实上在叙利亚空域,一直有美军的F22A存在。美军早就在波斯湾旁的巴林基地,常年驻扎F22A中队,也不排除在沙特或者伊拉克的某些基地部署了F22A,都可以就近介入叙利亚上空的博弈。而俄军的苏35S和F22A在叙利亚上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双方都不会直接开火的情况下,苏35S拍摄到F22A的所谓被锁定的图像,并不稀奇。
从前苏联时代开始,苏军战机的雷达性能就距离西方水平差距很大,根源在于苏联一向落后的电子工业。这个问题,到今天的俄罗斯军工也没有真正赶上来。
苏俄军工对此自然有自知之明。在雷达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苏联人另辟蹊径,在战机上整合了一套光电系统,勉强可以叫光电雷达,也就是我们在苏27及其改进型号的座舱一侧看到的像大号灯泡一样的装置。这套系统的原理,可以简单的看做一部大号望远镜,还是带夜间红外功能的望远镜,可在空中发现飞行员视力之外的飞行物。晴空下,据说最大可观察距离接近100公里。不过由于电子处理系统落后,早期的苏27系列安装的这套光电系统,并不能为飞行员显示对方战机的实况图像,无法知道对方的具体型号和数量,只能大概了解某方向有敌机存在。
而到了作为终极侧卫的苏35阶段,其安装的OLS-35光电系统,相比与其他苏27系列的老型号增加了不少新功能,必要时可用此系统对地面目标进行激光照射,制导空地武器。而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就是这套新的光电系统,终于具备了30年前苏联军方就梦寐以求的图像实时显示功能,系统获得的红外或电视图像可以直接显示在驾驶员面前的屏幕上。该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目标识别效率,特别是让本方机载雷达头疼的隐身目标的识别问题,可以增强飞行员对战场事势态的感知能力。
而中方从最早引进的苏27开始,一直到后来自己研发的歼11和歼16系列,也都保留这套光电系统,甚至本国自己研发的歼10系列也应用和升级了这套系统,这从侧面说明这种光电雷达,还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中国空军也是认可的。
不过要指望用这套系统,哪怕是升级到极致的苏35的OLS-35,来提前发现和击落F22A?就属于“想多了”。因为再先进的光电系统,也无法引导中距弹直接锁定和打击对方,甚至不能精确测量敌我双方的距离。因为OLS-35系统中整合的激光束只能对地面固定目标有效。
这套光电系统,即使能发现和“锁定”F22A,也只是证明在本方雷达不给力的情况下,可通过另一种物理原理的体系,知道在某个方向角上,确实有F22A存在,仅此而已。
要真正完成锁定F22A、满足发射中距弹的程度,还得靠本机的雷达继续扫描。但是F22A的反射指标很低,等三代半的雷达能达到牢固锁定F22A的距离时,也许已经被F22A模拟击落八回了!正是鉴于这种俄式光电系统的在五代机的对决中作用有限,歼20才没有继续安装。要真正对抗F22A和F35,还要靠强大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和更强的导弹,在这方面,用任何三代和三代半技术投机取巧都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