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多拉大炮为何不装上军舰轰击对手?
2020-10-29 13:41:08






欧洲人自古有建造堡垒的习惯,就像东亚同时代喜欢建造方城一样。欧洲历史上留下来的大型方城不多,但是堡垒却几乎遍地都是。现在很多遗留下来的中世纪古堡,其实在当时都有军事防御作用。当年蒙古人西征,遇到很多城堡,发现并不是很容易拿下。而在欧洲经常出现频繁战争的关键节点上,有些堡垒已经连续构造了几百年。工业革命后有了钢筋水泥等现代化的筑垒手段,就出现了很多超级堡垒。比如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直布罗陀海峡口的直布罗陀要塞,还有著名的马奇诺防线等。这类超级坚固的堡垒往往有多层构造,个别防护墙的厚度超过10米的钢筋混凝土,或者深挖在几十米的岩层下面,防护之坚固,普通的炮弹甚至重磅航空炸弹都拿它们没有办法。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战中主动进攻的德国陆军,



就在对手的这类超级堡垒面前吃了不小的亏。因此二战以前,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陆军,就开始秘密制造可以击毁任何陆地或者海岸线上的超级堡垒的超级重炮。著名的造炮公司克虏伯,秘密制造了古斯塔夫和多拉等2门超级攻城炮。也可以叫堡垒破拆炮。在很多方面都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大炮之最。其中最大的多拉大炮。全炮长43米、宽7米、高12米、重1350吨,仅仅炮管就与110多吨。远远超过1战中出现过的巴黎大炮。多拉大炮的炮弹也大的吓人。高爆弹重4.81吨,内装700公斤炸药。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穿甲弹则重达7.1吨,内装250公斤炸药。炮弹最大射程47公里。它的威力足以在最大射程处击穿1米厚的装甲钢板或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要知道406毫米战列舰的舰炮炮弹最大重量才1.2吨,内装炸药不超过40公斤,



一旦爆炸已经让半径300米没有活物,而5吨的炮弹里面装700公斤高爆炸药砸下来是什么威力是很难想象的。多拉大炮其实是这门超级炮设计师已故夫人的名字。这样一门超级大炮操作起来就需要一个团,也就是1400人同时行动,由一名陆军少将统一指挥,而且还配备2个防空高炮团,加上其他辅助维护人员,总数超过4000人,相当于一个旅只操作一门炮。1942年5月,德军围攻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久攻不下。多拉大炮被秘密调往前线。6月7日,该炮向该要塞的7 个主要目标共发射了48发巨型炮弹,占其炮管寿命 150发的三分之一,目标全部被摧毁。剧烈的爆炸声惊天动地,炮弹降落之处,一切化为废墟,甚至岩层下面30米的弹药库也被引爆。多拉大炮在实际使用中其实变成了铁轨炮。那么如此强大的武器,为何不装上战列舰在海上机动,岂不是更所向无敌?



其实3联装的战列舰炮塔加上下面的旋转和弹丸输送系统。总重也有1300到1500吨,基本和多拉大炮的全重1350吨不相上下,因此在战列舰上安装多拉大炮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不可能。最终并没有上舰,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原因也不复杂。首先多拉大炮是德国陆军的秘密攻城武器。设计目标就是在陆地上攻击超级地堡,并未考虑上舰作战。虽然塞瓦斯托波尔和直布罗陀等超级要塞确实是在海边,从海上打击未尝不可。但是多拉的最大射程只有47公里,原先计划中最重要的设定目标,也就是马奇诺防线等就肯定打不到了。其次,二战中德国海军对比英美海军并无优势,水面舰队很难突破北海防线。多拉大炮即使上舰也很难远程机动作战。如果盲目上舰有可能被英美舰队很快盯上而被快速击沉,就像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结局。第三,多拉大炮射速太慢。15分钟才能发射一枚炮弹,根本无法当做普通舰炮在海上对轰,只能打击固定目标。这三大因素就基本排除了其上舰使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