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不可摧毁的俄罗斯潜艇基地曝光:修建思路巧妙中国可借鉴
2016-09-15 09:11:18



我们都知道在上个世纪俄罗斯的核潜艇曾经叱咤大洋,成为了跟美国水面舰队平分秋色的”水下红色舰队“,耳熟能详的”德尔塔“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更是俄式潜艇驰骋大洋,保持核反击作战能力的利器。不过,毕竟再先进的核潜艇都需要个”家“,这些”家“就是需要在平时执行人员轮换、休整还有对潜艇维修。这些隐蔽的潜艇基地一直都是各个国家的最不愿公开的隐形财富,但随着俄罗斯的一处基地被曝光改造成了博物馆,人们有机会了解到当年这种堪称怪物级的基地是怎么造出来的了。

巴拉克拉瓦基地是位于俄罗斯西部一个半岛上的度假胜地,不过在这里存在着一个“红色时代绝对不可能被摧毁”的绝密潜艇基地,编号825CTS。按照俄罗斯一惯的特色,所有重要基地都被冠以一个普通的名字进行隐蔽,这个潜艇基地也不例外被人称为“第825号城市电话站”,这样就是825CTS的命名有来。在上个世纪叫电话站其实非常符合实际的,因为基地内有大量人员进出,同时还会大量的物资运输,利用电话站这个人工和资源密集型的地方,可以很清楚的解释和掩盖过去。就算派兵把守也没问题。这个套路我们也采用过,当年地空导弹二营在国内机动设伏“打飞贼”的时候,就把部队命名为“地质勘探队”来隐蔽,差不多的掩盖方法。现在这个办法其实也仍然被使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超级工程一经公布就会引来外界的猜测,是否会有其他目的,因为当年全世界都没少干这种事。

825CTS基地主要担负的任务就是潜艇维护、修理任务。没有人会告诉你基地的实际地下深度是多少,如果你希望通过下降台阶数来计算这个,也不好用,多重弯曲和不同的平台转折使得你根本无法记得实际深度。参照美国的北美防空司令修建的深度,这类建筑一般大约在地下50到100米的深度,至少有10层楼的那么深。而且上面还是花岗岩的山体,确保应对各种打击,哪怕美国人拿出了钻地弹也不能奈何。如果美国使用核弹,10万吨核弹头直接命中825CTS基地,坚固的工事仍然可以确保基地内所有弹药、潜艇、人员都是安全的。完全的地下自循环系统可以支持长达数月的地下生活,一般储备90天的粮食和弹药,淡水也有储备。要知道这个基地是修建于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当时美国的原子弹也就达到10万吨当量。如果换做现在的美国最强的W88弹头(近50万吨),估计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坏,但从基地公布区域的结构来看,坑道都采用了高标号混凝土预制板提前堆砌好,外层配备钢筋和山体掩护;人员通道都采用了类似潜艇的圆形舱门设计和密封处理,主体结构应该在核爆后大体上处于完备状态。

当年修建这个基地的时候显然动用了大量的工程兵部队,不过却做了很好的处理。白天借助军队演习爆破山体,晚上运出土石方。为了能够运输这些土石方专门修建了一条大型隧道,当每晚城市居民入睡后才进行运输。并且这些土石方被直接装载到大型驳船上出海,直接倾倒到大海里。因此根本没人能猜出来实际的工程量是多少。825CTS基地最多可以容纳7艘潜艇,极端条件下可以藏14条潜艇。这是俄国在当时最大的潜艇洞库基地了,不过在俄罗斯还有很多类似的基地尚没有公开。对比二战时期德国人建造的岸基纯混凝土浇筑的潜艇基地,俄罗斯这种洞库基地的显然是抗摧毁能更好,隐蔽性也更好。

这样的洞库中国理论上各个潜艇基地都有,不过从未被外界所知晓,应该说在工程上中国有独到之处的。但是俄罗斯人显然把这个事修建成了一个系统工程,从隐蔽到疏散到大规模施工,还有最终的还原,都成了一整套理论。毕竟在二战时期就成功的把克林姆林宫从轰炸机的瞄准镜下“变没了”,同类案例更是数不胜数。这些看似落后的建筑都蕴藏着当时的战争智慧和适合的战场环境建造,其中很多的巧妙的部分都值得中国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