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2全部退役了,但存量可能有过上万枚,不发挥点余热?
2020-11-17 10:33:55






红旗2导弹全部退役了!在60后到80后的印象里,红旗2导弹几乎就是防空导弹的同义词。恐怕在很多不太关心武器装备人的印象里,红旗2甚至是导弹的同义词。因为在1990年代以前,频繁露面的导弹也几乎只有红旗2。这种导弹也算不负众望。在1960年代到1990年代以前的国土防空作战中屡立奇功。包括原装进口的红旗2的前身萨姆2导弹,以及纯粹自产的红旗2导弹,先后击落了U2高空侦察机5架,其中最后一架U2就是自产版红旗2击落的。因此尽管到目前U2还会出来“作妖”,但是早在60年前的导弹就能将其很好地“教育一番”。另外出口的红旗2导弹曾经击落过米格25高空高速战机;在1980年代也曾经击落过1架对手越境侦查的经过改装的米格21P;另外还击伤过同型机1架,这架勉强飞回去以后也无法修复最终报废。



应该说在近30年的防空作战中,所有的地对空战果都是红旗2和其前身萨姆2导弹取得的。当然很大一个原因是当时也几乎只有这一种可战的地空导弹。红旗2的前身萨姆2在前苏联的内部编号是C75,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导弹。该导弹采用二级结构,正常气动布局,导弹战斗部装药多威力大,主要用于攻击远程高空轰炸机和侦察机。萨姆2于1953年开始研制,1957年装备苏联防空部队。其弹长10.79米,弹重 2375公斤;虽然重量不是苏式系列防空导弹中最大,但长度却是最长的之一。导弹战斗部重195千克;内装高爆炸药135千克。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几乎相当于15枚以上155高爆榴弹的总装药量,可见其爆炸威力巨大。而该导弹就是靠空中大威力爆炸的冲击波和炸药周边集成的大量金属小弹珠来杀伤敌机等目标。



弹头在空中爆炸后,在低空杀伤半径65米。到高空由于空气稀薄,杀伤半径高达250米;平均可靠杀伤半径75米。击落敌机的概率为单发70%,3发齐射95%。因此萨姆2作战,一般是对同一个目标齐射2到3发导弹。最大射程 48公里;作战高度3到32公里,最大速度 4马赫。发射架倾斜发射,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发射营的火控系统站能跟踪一个目标,利用三个信道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拦截目标。导弹为一级固体助推器和二级液体发动机。第一级固体燃料助推段工作4到5秒;第二级为发烟硝酸-煤油液体发动机,工作22秒。每个发射营装备6枚,发射架在阵地上呈六边形布置。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双方关系友好,正是大规模引进军备实物和技术的时代,萨姆2导弹和生产图纸同步引进。而后来双方闹翻,苏联后期研发的更先进的防空导弹就没有再引进的机会,直到1990年以后情况才有变化。由于吃透萨姆2的技术到自产和装备红旗2本身需要时间,因此20多年里几乎只有这一种防空导弹可用。



萨姆2开始研发的时代只电子管技术,而且这种导弹必须飞行到1500米以上才能解除保险,因此初期只能打击3000米高度以上的目标,对中低空目标几乎毫无办法。自产化后期升级到比较先进的集成电路,最高射高不变的情况下,最低射高降低到七八百米,反应速度也大大加快。北方空防持续20多年的紧张,尤其是对逆火轰炸机群突防的担忧,红旗2被大量的生产和部署,据说生产总数在1万枚上下!红旗2B整合了80到90年代的先进数字技术,其性能已经不算太落后,但是体积庞大、不易机动的液体弹的先天缺点,导致其逐步被新地空导弹代替。由于其巨大的战斗部加上生产量和储备量超级庞大,很早就有改造成战术地对地导弹的计划并且对外出口过,编号B610,出口叫M7。当今如果再配上北斗制导,对地打击效果绝对鸟枪换炮。在自家有越来越多固体远火的情况下可能不太经济,但对很多中小国家来说仍然是大杀器一般的存在;完全可以继续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