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俄罗斯卫星网发表“核战争将导致5亿人死亡”的文章,文中数据来源于数据可视化专家尼尔·哈洛伦(Neil Halloran)近日制作的有关核威慑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世界人口、核武数量、战争等对世界带来的变化及影响。图为哈洛伦视频中统计的9个世界现有拥核国家及核弹数量。
哈洛伦根据核弹在广岛、长崎造成的杀伤进行推测,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地受核攻击导致死亡的人数在前三周估计会达到5亿,而核爆带来的“核冬天”所造成的影响更是无法估计。图为视频中统计的世界拥核国家从1945年到2015年发生的变化。
哈洛伦在视频中还列出了影响战争与和平的相关因素,发起战争的工具与维护和平的手段很多时候都是一样的。
图为“小男孩”原子弹,于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在日本广岛投下,这也是人类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小男孩”原子弹长3米,直径71公分,重4.4吨,实际当量约1.5万吨,核爆直接导致7万人死亡,间接杀伤(辐射、烧伤等)9~14万,总计共有约20万人因“小男孩”而丧生。
在关岛原子弹爆炸后3天,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另一颗代号“胖子”的原子弹在长崎爆炸,6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宣告结束。虽然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伤亡惨重,但也加速了世界和平的进程,相较于造成的杀伤,原子弹让更多的人免受了战争的伤害。
二战后,世界面临的最大为危机要属发生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当时世界已处于核战边缘,最后苏联的让步危机得到化解,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有发生。图为苏联计划运往古巴的R-12导弹。
即使如此,在危机后冷战仍没有结束。图中的俄制941型核潜艇(台风级核潜艇)就是冷战中的一种典型产物,该艇是俄国为压制美俄亥俄级核潜艇而进行研制的,水面排水量到达25000吨左右,能搭载20枚P-39型弹道导弹,在8000公里外就能对敌发起核打击。该级别潜艇至今仍是世界上人类建造的最大潜艇。
在冷战结束后,世界也并未收获和平,美军的双航母战斗群就是新时期发起战争的典型代表,也是美军所谓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