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已同意加快推进达成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该协定将规定一国企业如何以及在对方国家的哪些领域进行投资。
中国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区预计将成为这一协定的试验场。如果实现,这将为外商投资者此前鲜有兴趣的领域带来生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的会谈推动了有关该协定的谈判。与此同时,商界领袖也在为建立两国之间更密切的经济联系进行游说。
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谈之际,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沈晓明表示,对于年底前出台外界俗称的金融开放创新“新49条”持乐观态度,其中包括启动允许内地人士直接投资境外市场的合格个人境外投资试点。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赵晓雷说:“投资协定谈判如能取得进展,将大大推进自贸区的发展。”
双边投资协定对中美两国都有好处——美国投资者渴望获得中国市场的更大份额,而中国企业则正在寻求海外商机。
上海一家智库的专家表示,如果没有一项正式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国的自贸区不会走得很远。但他补充道,上海自贸区仍然可以继续推进,并利用一份新的负面清单取消对投资的一系列限制。负面清单规定了外商投资者不得参与的领域。
2013年,内地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成立。今年早些时候,上海自贸区正式扩区,纳入了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面积达约121平方公里。此外,中国政府在去年还决定设立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
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的两万多家新注册企业中只有19%为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者热情匮乏的部分原因是他们被排除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如金融)之外。除此之外,就是缺乏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明确计划以及关于资金自由跨境流动的详细监管框架。这些不足阻碍了上海利用自贸区转变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努力。
但上海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朱丹说,外商投资者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市场情况,而不是一味抱怨机会有限。
朱丹说:“我们很少看到外商投资者利用自贸区的优势帮助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与内地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以开拓海外市场也是一大机会。”
中国企业似乎热衷于在海外寻找商机。据贝恩公司统计,2014年中国的企业投资者共达成405项对外投资交易,总价值达770亿美元。贝恩公司合伙人杨琪琪说:“人民币贬值和全球经济中的其他不确定因素并不会阻止内地企业的海外扩张。”
上海雅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晓表示,投资者是有机会的。
陈晓说:“请记住,自贸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场,所以对投资者而言,利用自贸区作为跳板从事双向跨境投资是明智之举。现在是企业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自贸区的增长机会的时候了,对国内国外而言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