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几天曾经谈到过,当今超级大国的4大军种加起来,目前其实只有115架左右的预警机。其中陆基的应该超过75架。而当今另外一家的现役陆基预警机也已经超过了70架,而且全部都是有源相控阵体制的。超级大国到目前几乎所有的陆基预警机仍然是1990年以上的技术。只有少数上舰的E2D采用了相控阵模式。因此两家的陆基预警力量其实已经基本看齐甚至后来者还有所超越。这在最近2年的海空对抗中明显已经分出了高下:在双方都同时出动预警机与5代隐身机的情况下。其中一方把F35系列始终全程牢牢的监控并且暗中锁定;而另外一方却根本没有发现双发重型隐身机。如果是实战,那么这些F35加后面的旧体制预警机都已经一起被击落了!除了整体预警技术上,
已经明显掉队之外,仅仅从超级大国现役115架预警机,其中有超过75架陆基版这组数字本身,还能看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115减去75等于40。等于说超级大国目前现役可以上舰的E2C与E2D预警机;实际上最多就是40架。真实情况是其总数不到40架;仅仅是三十七八架的样子。而超级大国海军却有11个现役的航母打击群。如果按照正常配置,1艘尼米兹级或者福特级航母必须在值班巡航期间配齐4架固定翼预警机的标准,那么至少需要44架才能满编。而实际情况是只有35架稍多,暗示当前明显是缺编的。这种情况对外没有特别的体现,本质上在于超级大国当前的11个正规航母打击群,日常处于活跃部署状态的,最近几年从来没有超过3艘。额外算上在诺福克军港以东的大西洋上进行,
常规恢复性训练的1艘航母,也是经常只有3艘尼米兹级处于在航状态,而福特号一直是停停歇歇,从来没有完成为期半年的正规值班部署。而所有4万吨级两攻上也无法使用正规的固定翼预警机。这样算下来,平时只需要最多12架E2C或者其中有部分E2D,那么就可以满足超级大国海军日常对上舰固定翼预警机的数量要求。也正是这种“你急他不急”的混沌状态,导致超级大国海军在E2系列的升级与量产上都是得过且过式的长期拖延。仅仅一个E2D的产量到目前最多只有10架。不用说完全替换剩余的超过20架的E2C,就是满足3艘尼米兹级的上舰部署都凑不够数!与之相反,另外一家的上舰型预警机,也就是KJ600系列,很可能会进行前所未有规模的批量下线。毕竟在18舰马上就要服役。而后续的;
12万吨级以上的弹射大舰甚至1艘需要的不是传统的4架而是6架起步!另外别忘了即将大规模量产的076也是吨位巨大而且至少具备2台大型弹射,自然也可以弹射正规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因此KJ600在未来5年很可能量产60架以上。实际上不用说未来,就是目前已经下线的这种先进预警机的数量,大概率已经超过了E2D的那10架!